周祝瑛觀點:環球歷險記

2024-04-07 07:00

? 人氣

作者分享,自己趁著疫情解之初,登上環球郵輪,展開畢生的夢想之旅。(資料照,花蓮縣政府提供)

作者分享,自己趁著疫情解之初,登上環球郵輪,展開畢生的夢想之旅。(資料照,花蓮縣政府提供)

十多年前,大學請來屏風表演班創辦人李國修先生(1955—2013)擔任駐校藝術家,在短短六週中他掀起了校園看戲、談戲與表演藝術的風潮。在將近六十場工作坊、展覽、舞台劇重播、現場演出等系列活動,一下子為原本冷漠的校園注入生命熱情。許多原本只專注研究與上課的師生們,終於有機會走出來被戲劇風感染,連晚上作夢都會發出會心的一笑!這種透過表演藝術張力觸動人心底層的過程,進一步激發出更多學術界的想像力與生命力。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如同李國修提到的:透過參與、投入與投射等方式,讓台下觀眾有機會與台上嬉笑怒罵的表演者聯成一體。李先生在閉幕中談到自己的一生:「人生如戲,戲如人生,度過人生,千萬認真。」他又說:「人一輩子能做好一件事,就功德圓滿了。」而這件事可以是工作、是生活,甚至是出於圓夢的旅遊。李國修透過他精彩的戲劇創作來圓夢,至於還在「尋夢與築夢」的我們,「圓夢」也要即時付諸行動,讓我們也有機會一輩子做好一件事! 

在這一年內,筆者很幸運的完成環郵世界的夢想,在全球新冠肺炎(covid-19 )結束之初,登上環球郵輪,繞了地球一周。這一次,為了寫「環球歷險記」這本書,透過「神遊方式」,重新流覽先前所到之處,再用文字將這些鮮活畫面與感想逐一寫下。由於工作關係,經常接觸各國學生,想要了解他們的家鄉,讓筆者走上此次的環球之旅,並沿途拜訪他們。至於要如何具體將這些經歷寫出來分享,不但要「筆端帶感情」,讓人可以「身臨其境」,還要將所見所聞,深入淺出的描述與分析,對於長期寫學術論文的人來說,這是嶄新的體驗與嘗試。從作者下筆第一行字,到最後完成時闔上筆電,作者內心經常澎湃不已。

朋友好奇的問我:這一趟環球有何感想?首先,有機會重新看到我們所處的環境,原是充滿許多值得細細品味的地方,但近年來以進步發展為名的科技變化,讓地球上的居民們必須為「趕上時代」而忙碌奔波,不再有時間慢慢生活。其次,沿途所遇到的各地人士,無論外形、膚色、語言、國籍等的差異,其實都過著大同小異的人生!畢竟在浩瀚的宇宙星河中,我們有幸與數十億人口同活一段時間,不管陸上走的、海裡游的、天空飛的、地底爬的,都在同一顆太陽底下,享受日出日落;在同一片星空中,欣賞皎月!人世間,不管身分地位,都要靠著陽光、空氣、土壤與水,來繁衍子嗣。至於周遭那些與我們比鄰而居,能動的與不能動的物種,雖無法用言語與我們溝通,但從亙古以來,他們就與我們的老祖宗一路相伴過來,我們這些人類其實沒有資格強迫它們從地球上消失! 

環球圓夢,讓人暫時遠離「陸地塵囂」,到海上避靜。當時,筆者是趁著疫情解之初,抓緊機會,備妥沿途國家簽證,帶足隨身所需,在寒冬中飛往南歐,登上環球郵輪,展開畢生的夢想之旅。如果有人說美國人是「為了工作而活」(Live to work),歐洲人「為了生活而工作」(Work to live,那麼我們這群自小被鼓勵為了「打造成功人生而活」( Live to excel )的華人,多數靠「成就感」的動力而活著,也很少教導下一代如何生活,與如何學習在人生中工作與生活的平衡!透過海上一百多個日子與兩、三千人的相處,筆者也開始學習如何放緩腳步,慢慢品味接下來的人生!

*作者為政大教授,本文摘自《環球歷險記:一個大學教授的圓夢歷程》。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