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聿文觀點: 「馬習二會」是「老朋友」敘舊,不必期待北京有政策突破

2024-04-02 07:10

? 人氣

前總統馬英九1日率團訪問中國大陸,行前發表簡短談話。(顏麟宇攝)

前總統馬英九1日率團訪問中國大陸,行前發表簡短談話。(顏麟宇攝)

馬英九應該算台灣政治人物中最後一個分量最重的「統派」。國民黨前主席洪秀柱等也主張統一,但如今在台灣政壇幾乎沒有影響力。馬英九雖然在台灣也逐漸邊緣化,甚至在國民黨內也已不是主流,現在的國民黨領導層不會聽從他的政策主張,可他畢竟是前總統,這個身份是台灣的其他政治人物不具備的,也是會被北京看重的。後者當然不會要馬英九傳遞什麼信號,因為他現在既無黨職也無公職,但提高馬至少在藍營的聲望,讓藍營覺得還有馬這個管道和習說得上話,對凝聚藍營力量乃至某些不願看到兩岸走到劍拔弩張地步的綠營民眾,還是有些作用的。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但是,這次「馬習二會」對北京而言不會有政策上的突破或轉向。雖然是北京主動邀請馬訪陸,可北京對兩人的會見,定調大概是「老朋友」見面。習近平在15年見馬後,不是兩次說「後會有期」嗎?既然馬認為習是個「值得信任的人」,那就安排這次見面。所以說兩人是「老朋友」見面,更重要的原因還在於馬無黨職公職身份,純粹就是一個退休多年的台灣前領導人,而習又特別強調、特別講究政治規矩和禮儀,怎麼可能和馬有一個15年那樣的正式會談?這不合北京的政治規矩,習不可能為和馬見面屈尊降低這種規矩。假如真有兩人面對面的正式會談,那倒要高看習一眼,覺得這個人還是有很大靈活性的。但以北京目前的政治,這種可能性幾乎為零。

邀馬來訪的某些目的

盡管如此,北京邀請馬來訪,還是要達成某些目的。北京可能向民進黨政府做出一種政治暗示,即只要賴清德在520就職演說中某種程度認可一中原則和九二共識,就會有「賴習會」;同時,習馬兩人會面營造的某種緩和氣氛,也可能給賴清德帶來某種程度的牽制。金門漁船事件後,兩岸的敵意螺旋升高,大陸借此強化了灰色地帶行動,這讓台灣民眾擔心兩岸爆發軍事沖突,二人在賴清德就職儀式前見面,習如果重申和平統一論調,降低大陸內部的武統聲浪,有助於緩和目前緊張的兩岸態勢,台灣民眾接收到這個信號,相信多數人也不希望賴在520的講話中釋出對大陸的強硬態度,在這種民意面前,賴估計也要斟酌如何表述兩岸關系。

然而,外界不要期待習的講話會有什麼突破或轉向。習不可能改變北京已有的對台立場和政策,提出新的對台論述,他的表態不會超出之前北京的對台政策基調和領導人包括他自己的說法,最多是對某個方面有所強調。

簡要回顧北京今年的對台工作會議和兩會涉台表述。王滬寧在兩會前的對台工作會上有個講話,其要點有三,一是堅決貫徹落實新時代黨解決台灣問題的總體方略和黨中央對台工作決策部署,堅定不移推進祖國統一大業;二是要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和「九二共識」,推動兩岸關系和平發展、推進祖國統一進程;三是要堅決打擊「台獨」分裂、遏制外部勢力干涉,堅定支持島內愛國統一力量,廣泛團結台灣同胞,維護台海和平穩定。李強政府工作報告的對台表述雖然沒有「和平」二字,但基調和內容基本和王的講話一樣。習近平下政協參加討論也有一個講話,表示更好團結海內外、島內外一切可以團結的愛國力量,不斷壯大反獨促統力量,共同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王毅在外長記者會上指出中國的對台政策和底線都很清晰,就是繼續以最大誠意爭取和平統一的前景,絕不允許台灣從祖國分裂出去,所有炎黃子孫,所有龍的傳人都應秉持民族大義,共同反對「台獨」,支持和平統一。

「反獨」改「打獨」

兩會後中央台辦會同涉台民主黨派召開了一個座談會,把習的對台工作講話稱為重要講話,強調它指明了對台工作方向,闡明了新形勢下對台工作的基本任務、工作重點、政策舉措,為對台工作提供了重要理論引領和實踐指導,是做好對台工作的根本遵循。這雖是官媒報道的慣常樣式,卻道出了一個基本事實,即北京的對台政策主軸仍是和統;對台工作重點是反獨促統,只不過在反獨方面,不再一般地說「反獨」,而改成「打獨」,以示對台灣的壓力。

故可以肯定,「馬習二會」,習會向台灣和國際社會特別是美國強調「和平統一」這個解決台灣問題的主軸不會變,以讓台灣和美國放心;同時,也可能強化打擊台獨而非反對台獨,以安撫大陸內部民心。從台灣媒體釋放「馬習二會」信息大陸民眾的反應來看,普遍對北京這樣做很失望,不明白習為何要見馬。如果習在和老朋友「敘舊」時只是強調北京的和平統一,卻不在反對台獨上有更強硬表態,大陸民意會看不起他,認為就是個軟骨頭,所以按照正常邏輯,他應該和國台辦、國防部發言人對台獨的表述一樣,用詞是「打獨」而不是「反獨」。

當然,習當著馬的面,對台獨到底會如何表態,只有到4月8日揭曉。也許習為釋放對台灣所謂的「善意」,還是一般地講講反獨,大陸民意暫時不是他考慮的重點。但不管怎樣,台灣和大陸內部,對「馬習二會」都不會有過高期待。9年前的那次見面,從兩岸後來的發展情形看,幾乎沒產生大陸希望的正面影響,這次就更不可能。

*作者為政治評論員,獨立學者,中國戰略分析智庫研究員兼中國戰略分析雜誌共同主編。本文原刊德國之聲,授權轉載。

德國之聲致力於為您提供客觀中立的新聞報道,以及展現多種角度的評論分析。文中評論及分析僅代表作者或專家個人立場。

© 2024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