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基本法「23條」的前世今生:民意與港府角力的五個關鍵時間點

2024-04-01 14:58

? 人氣

北京當局和香港高官多番保證,立法「只針對想破壞香港安全的一小撮人」。但《港區國安法》被批破壞「一國兩制」和司法獨立。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該法實施後不久,一眾民主派人士包括香港眾志前秘書長黃之鋒、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和多名泛民議員遭逮捕;在警方限制下游行集會幾乎絕跡,支聯會、教協在內的公民團體在壓力下相繼自行解散。公務員必須宣誓,學校要推行愛國教育,圖書館越來越多書籍下架。

。
2021年3月中國人大常委宣佈修改香港選舉辦法

同一時間,在「愛國者治港」大旗下, 中國人大常委在2021年3月通過修改基本法「完善」了香港各級選舉制度,參選人須獲新成立的」資格審查委員會「許可,以及由親北京人士組成的選舉委員會提名。立法會議席由70增至90席,但直選議席只佔20席,比例大幅縮減。換屆後的議會清一色由建制派把持,官方則形容為「五光十色」,指「反中亂港勢力」離開後審議效率大大提升。

至於本來由民主派議員佔多數的區議會,在改制後的選舉中399名候選人全是建制派,無一民主派人士獲足夠提名「入閘」。

掃除議會障礙後,包含「23條」在內的任何爭議性法案,幾乎都可以毫無懸念通過,只差在時間和細節。

2022年5月,警察系統出身的李家超接替林鄭月娥出任特首,他上任不到兩年就完成「23條」立法的任務,整個立法過程都打破歷史紀錄和慣例。

From left to right, Hong Kong Chief Executive John Lee and Hong Kong Secretary for Security Tang Ping-keung are attending a government press conference on the Article 23 Legislation Public Consultation in Hong Kong, on January 30, 2024. The Hong Kong Government is starting public consultation on the Article 23 National Security legislation today. (Photo by Vernon Yuen/NurPhoto via Getty Images)
香港特首李家超和保安局長鄧炳強

港府在2024年1月向立法會提交「23條」立法草案,展開為期僅一個月的公眾諮詢期,中間與農曆新年假期重疊。當局稱共收到13,489份意見書,其中98.6%支援23條立法,反對只佔0.72%。

外界原本預期法案最快在6月立法會休會前通過,其後傳出會加速趕在4月15日「國家安全教育日」前完成。未料,真正的進度比此前所有傳出的消息都快。

3月初中國舉行全國兩會,李家超突然提早一天在3月5日結束北京行程返港,翌日3月6日港府公布諮詢期間收集的意見,3月7日召開特別行會審議通過23條,3月8日早上刊憲草案,立法會同日加開特別會議進行首讀。

legco
 

包括周末的短短12天內,議會「馬拉松式審議」181項條文,3月19日完成二讀和三讀,以89票全票通過23條。

議員紛紛表示「堅決支援」、「大力支援」,甚至「粉身碎骨地支援」條例草案。立法會主席梁君彥為了達成全票通過的「完美成績表」,更加打破中立慣例投下贊成票。

李家超向中央港澳辦主任夏寶龍匯報工作時表示,特區政府團結社會力量完成23條立法是「『愛國者治港』的一項光榮成績」。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