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日報》「人走了,錢也走了」中國祭出多項誘因試圖挽回外國人,但大家並不領情

2024-03-19 12:00

? 人氣

一名女子走過中國共產黨標誌。(美聯社)

一名女子走過中國共產黨標誌。(美聯社)

為了擺脫多年來因疫情而陷入的孤立,中國政府正在發動魅力攻勢,希望吸引外國人回歸。中國眼下所處的孤立境地正在削弱這一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經濟。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但目前這波魅力攻勢可能更難奏效。

本文為風傳媒與華爾街日報正式合作授權轉載。加入VVIP會員請點此訂閱:風傳媒・華爾街日報VVIP,獨享全球最低優惠價,暢讀中英日文全版本之華爾街日報,洞悉國際政經最前沿。

近幾個月來,中國簡化了商務旅客和遊客的簽證手續,降低了簽證費用,甚至對一些國家實行免簽。中國還延續了個人所得稅優惠政策,以提高外籍人士來華生活的吸引力。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在本月早些時候舉行的全國人大會議上承諾,將採取更多措施重建「投資中國」這一品牌。

這波魅力攻勢表明,中國在努力恢復與全球各國的聯繫,而這種聯繫曾經助力中國經濟保持了數十年創紀錄的成長,但隨著習近平將安全放在首位,中國政府在疫情期間中斷了與其他國家的聯繫。

如今中國試圖重新吸引外國人回歸,但時過境遷,不僅國內經濟在放緩,政府還收緊了對社會的控制。在華盛頓,越來越多的人對與中國打交道持懷疑態度。受中國的動態清零政策和全國範圍的反間諜運動影響,對中國政府的不信任感揮之不去。

一位美國企業高管說,2023年年中發生的一件事讓他心神不寧,那天傍晚,九名警察出現在他在北京的家門口,要求檢查他的護照並確認他的僱主,其中一名警察還用智慧手機錄下了雙方互動的過程。他說,這些警察沒有說明為什麼會出現在他家門口。

這位高管說:「要恢復在過去幾年中受損的信任還需很長一段時日。」

根據國家移民管理局的數據,去年中國向外國人簽發各類居留證件71.1萬人次,比2019年疫情前下降15%。包括商務旅客在內的短期遊客數量降幅更大,同期下降三分之二。

上海面臨的挑戰尤為明顯。作為金融中心的上海是個熠熠生輝的城市,曾經聚集了形形色色的外國人。官方數據顯示,2022年,新增外國人來華工作許可數從2020年的約7萬份下降到5萬份。

在新冠封控措施迫使許多外國人離開近兩年後,這座城市仍難以恢復昔日的國際大都會風采。

在上海經營一家愛爾蘭式小酒館的愛爾蘭人Graeme Allen說:「我們周末去餐館和商場時,那邊通常只能看到我一個白人。」他說,即使疫情之前,隨著企業轉而招聘本地人才,外國人的數量已經減少,但對許多人來說,疫情封控措施是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Allen等人表示,可以肯定的是,近來外國遊客似乎有所增加,許多人是來參加在中國恢復舉辦的國際展覽會的。限制中外往來的一個主要瓶頸也有望很快緩解。疫情期間中國航空公司每周往返中美兩國的航班數量急劇下降,但到今年3月底,這些航班可能會從目前的35架次增加到50架次。

不過,這與2020年之前的情形相比也只是個零頭。現任及前任駐外人員、外交官和商業顧問表示,即使大幅增加往返航線,也無法解決那些根本性的變化,而正是這些根本性變化讓外國對中國的興趣下降。

曾幾何時中國被全世界視為遍地都是機遇的國度,上述趨勢表明,中國的境況正在急劇逆轉。十年前,北京和上海等城市還屬於世界上最受外籍人士歡迎的目的地之列。在中國經濟繁榮的年代,留學生湧入中國大學學習普通話,許多人留下來為渴求進入中國的跨國公司牽線搭橋,並因此獲得豐厚的收入。如今,許多跨國公司著手將業務遷到中國之外,以實現多元化。

駐上海的供應鏈顧問Cameron Johnson說:「如果你是一個有家庭的外國人,並希望發展自己的事業,你就不再需要留在中國,因為現在你的目的地已經是東南亞、印度或中東了。」

人走了,錢也跟著走了。中國商務部1月份表示,去年中國實際使用外資金額同比下降8%,約為1,570億美元,這是10年來首次下降。中國漸漸被視為風險的一個源頭。

「過去,中國的機會很多。想要上進的高管都爭著來中國,」Covington & Burling's Public Policy Practice的高級顧問Sean Stein說。Covington & Burling's就監管和法律風險向企業提供諮詢。現在,「人們看不到來中國有什麼好處,」他說。

中國有關部門最近對總部位於紐約的盡職調查公司美思明智集團(Mintz Group)北京辦事處追加了一倍的罰款;在北京辦事處去年遭遇的一次突擊搜查中,該公司的當地員工被拘留,此事震驚了在華外企圈子。有關部門指責美思明智未報經批准取得涉外統計調查資格便從事涉外統計調查活動,美思明智對此予以反駁。

經濟學家表示,外國高管可以帶來中國仍然需要的先進知識和技能。在中國經濟受困於成長乏力和房地產市場低迷的問題,中國政府努力恢復人們對中國經濟的信心之際,外國資本和投資者的興趣已變得越來越重要。

商界人士表示,對跨國公司來說,如果無法說服高管同意被派駐到中國,可能導致在華營運與總部脫節,還可能加大在中國維繫公司價值觀的難度。一些長期駐外的人士說,從長遠來看,外國如果對中國缺乏興趣,可能有損為中國與外界搭橋牽線的群體的規模,從而加深不信任和誤解。

有關在中國居住或到訪中國的外國人的官方數據並不明確。中國政府上一次公布長期居住的外籍人員詳細數據是在2021年,當時中國發布了每十年一次的人口普查結果。

即便如此,其他來源的數據仍顯示,來自世界上最大一些經濟體(在中國有大量投資的國家)的外籍人員近年來已減少。

政府數據顯示,2023年,在中國登記的韓國人較2019年減少了30%,至21.6萬人。韓國人一直是居住在中國的最大外國人群體之一。官方數據顯示,在華登記的日本公民同期減少了13%,降至10.2萬人。

根據英國商會(British Chamber of Commerce)的估計,在中國的英國人比疫情前減少了一半以上,至約1.6萬人。英國大使館表示沒有進行過統計。

美國大使館發言人說,沒有追蹤在華公民人數。不過該發言人說,在中國的成人護照更新需求與疫情前相比大幅下降。這是反映在海外的美國公民人數的一個指標。

美國政府的舉措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對華接觸。自3月以來,美國國務院一直將中國列入「重新考慮旅行」名單,理由是中國存在被拘留以及隨意執行當地法律的風險。與此同時,美國國會對美中商業關係的審視越來越嚴格。

去年7月份以來,中國已經對包括法國和德國在內的15個國家的遊客實行免簽政策。中國還承諾打破跨國公司面臨的市場壁壘,放寬對跨境數據流動的限制,而後者正是外國公司的一大痛點。

克萊蒙特麥肯納學院(Claremont McKenna College)的中國問題與政治學教授裴敏欣說,中國政府可以通過穩定涉及該國的地緣政治緊張局勢來減緩中西方關係的疏離,但考慮到最近的經濟脫鉤趨勢,這種人員外流的情況不太可能扭轉。

裴敏欣說:「人員外流是會自我強化的,因為如果你的供應商或主要客戶離開,你就必須離開。」

決策者的最佳夥伴

立即訂閱,即刻暢讀華爾街日報全文內容

並享有更佳的閱讀體驗

訂閱 每天只要10.9元 查看訂閱方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