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北京歡迎美國金融巨鱷入坑

2024-03-13 05:50

? 人氣

筆者認為,現在的中國錢並不好賺,政策也不斷在為適應新局而變化,美國金融業想大舉投入,免不了忐忑。(示意圖/取自pexels)

筆者認為,現在的中國錢並不好賺,政策也不斷在為適應新局而變化,美國金融業想大舉投入,免不了忐忑。(示意圖/取自pexels)

中國大陸為加快開放金融市場,允許外資如高盛等「巨鱷」全資在境內設立子公司,目的在於提升金融國際化的程度,強化本土金融企業的兢爭力,促進人民幣國際化等要求,此事最近引起了正反兩面的爭議。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有人幫北京操碎了心,認爲這是對社會主義的背叛,認為在金融領域中國肯定玩不過美國,批評北京連恆大都管不好,還妄想管好「美國巨鱷」,認為這是「歷史性錯誤」。

話說得這麼重,或許是因為,此一開放被視為呼應美財長耶倫的願望,是中方對美方的「投降」。

不過,有這麼嚴重嗎?到底是投降,還是明搶美國資本?

正面看待此事,金融國際化本就是中國迴避不了的道路,事實上,一帶一路就是金融國際化的重要引擎。中國若不希望「大而不強」,希望降低對美元的依賴,那麼這條路就必須走,即便明知會產生若干負面效應。

從2000年到2020年,大陸經濟高歌猛進20年期間,金融保守是有道理的,因為這是境外「金融巨鱷」掏空中國的黃金期,必須築高牆,廣積糧。

但接下來的20年代,中國經濟進入轉型週期,產業要升級,來自美國的圍堵要突破,國內的分配問題要解決,此前為發展而吹大的泡沫要尋求解套,可謂處處是大坑,而解決之道,當然是「更開放」,而不是「更內卷」。

白話說,為美國金融巨鱷開門,這是請君入甕,有本事在中國賺錢,就要有覺悟分擔中國包袱 ---- 包含房地產債務大坑,以及被聯準會「狙擊」的港股與A股等等。

凡事都有兩面性,利弊並陳,重點是如何將局面導向利大於弊。

說到底,負面批判強調的重點只有一個,就是看衰北京的監管能力,認為美國金融業必然會幫忙大陸富豪洗錢,將財富轉移到境外,或在國內資本市場興風作浪,收割人民財富。

必須說,這些擔憂都是有道理的,然而,美國金融業有沒有可能在中國毫無風險地賺錢?中學生都會說不可能,那麼,風險何在?

大哉問是:北京開了門,華爾街巨鱷敢不敢大舉增資?如果「中國崩潰論」是必然的,美國人敢帶著錢來「共赴國難」嗎?

一旦華爾街在耶倫的帶領下大舉投資中國,那麼「中國崩潰論」就不攻自破。在大逆風的狀況下,中國經濟依然有超過5%成長,代表美國金融業想落井下石「抄家底」,時機遠未成熟。

美國銀行與保險公司,無論要賺中國企業的錢,或普通百姓的錢,必然直接間接地為中國做大投資池,如此一來,其主要風險就不是金融面的,而是政治面的。試問,當草包國會議員質問美金融業者為何幫「獨裁中國」支撐GDP時,「巨鰐們」是該輸誠撤資呢?還是收買議員?

再者,當前無論是大陸企業或平民,皆緊縮投資與消費,在美聯準會降息之前,市井小民都知道現金存款為王,且認為大陸許多銀行會破產倒閉,存款紛紛轉存於5大國企行避險。在此心理狀態下,美國銀行想賺中國錢,勢必要拋出更具性價比的金融商品,而這可能意味著高成本,或低利潤。

換言之,現在的中國錢並不好賺,政策也不斷在為適應新局而變化,美國金融業想大舉投入,免不了忐忑。而從北京整改其科技業的目的與力度看,這是一個愈來愈重視「分配」的政府,不惜短空也要追求長多以維穩局面,因此任何企業想壟斷都會「斷頭」,想玩高槓桿都會被視為「恆大教訓」。

按照美國妖魔化中國的邏輯 —— 人家雖開了門,但你怎麼確定不會「關門打狗」?

事實上,大陸金融業早在2019年就已技術性對外資全面開放,但外資銀行遲未敢進行大舉投資。開放後,外資銀行在華資產佔比不升反降,從2018 年的1.69% 下降至2023 年第三季的1.25%。

不過,市占率雖下降,外資銀行卻在中國擴張資產,之所以悖離,是因為中國銀行資產成長了66%,外資銀行只成長16%。自2018年以來,外資銀行在華年利潤下降了22%,而中資銀行則增加了22%。

這意味著儘管北京開放金融業大門,但監管趨於細膩 ---- 例如跨境資本管制,對生息資產特殊管理。除了監管,外資仍面對更高的融資成本。這就是「愈開放,管愈細」的概念,想作妖並不容易。「開放」的意思是,取消了一些限制,但加強了一些監管。

另外,外資銀行不良貸款率從2021年的0.56%飆升至2023年第三季的0.94%。這是經濟放緩的必然陣痛。

還有,隨著經濟放緩,中國利率必然走低,這給外資銀行帶來了投資報酬率偏低的壓力。

反過來說,僅管中國經濟放緩,但相對於美國,歐洲,仍是高成長市場,這是美國金融業不能無視的誘惑。2023年,中國銀行業規模分別比歐元區大62%,比美國大53%,而外資銀行在中國的跨境資本流動中扮演中介角色,這畢竟還是一片藍海,美國不進來,其他國家也會進來玩。

中國大陸面臨的挑戰主要有三個面向:房地產泡沫在破裂邊緣,這是自生的產業結構性問題;歐美在產業鍊上企圖脫鉤斷鍊,這是國際政治問題;美國降息收割全球財富,這是美元霸權問題。

在美國升息的狀況下,全球大多數國家都升息以對,以避免本國貨幣貶值,並隨著貨幣貶值而加速資金外流,並造成通貨膨脹,但北京卻降息以對,這意味著中國寧願承受,也有能力承受短期貨幣貶值,意在保護產業發展,與獨立的貨幣政策。

簡單說,中國正在抵禦美國的「美元收割」,而其底氣來自龐大的外匯存底,以及強健的實體經濟。此舉也顯示北京犧牲了資本的完全自由流動,其結果必然產生股市低靡。意思是說,中國有能力繼續實行資本管制以防止資本外流,且不靠股市榮景撐經濟。

剩下的問題就是,美國的「七傷拳」能撐多久?若發現割不到太多中國韭菜,那就是「傷敵一千,自損一千」,甚至自損更多,彼時升息就會完全停止。

既然中國有底氣進行資本管制,其完全開放金融業,該擔心的就是美國,因為若與中方金融連結過深,類似中國房地產問題所引發的金融動盪,就會傳導到美國。

中國金融國際化,長期而言對美國是莫大的威脅,耶倫希望中方開放,基本是為了「應急」,或許是為了加強對中國金融的控制力。但美國人何嘗不知這也是一個大坑,在人家主場想取得主導權,談何容易?

因此,說北京背叛了社會主義,這是對「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不甚了解,中國人一向善於經商,所謂「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從經濟層面看,就是「政治管好商業」,「永不讓資本控制政治」的意思。

以當前的體制,「內神通外鬼」的官商勾結雖或許免不了,但北京高層在意的是整體成績是否利大於弊,如何在睜隻眼閉隻眼的狀態下實現最大利益。

以美國資本救中國經濟,不香嗎?而只要「資本管制」這張牌捏在手裡,美國金融巨鱷想作妖也很有限,因為中國不跟你玩「基於規則的國際秩序」。

總言之,若這輪聯準會升息,北京跟著升,那金融開放就令人擔憂,但中方反向操作,就意味著其有底氣與工具操作金融開放。不必幫中共操碎心,這不是什麼「歷史性錯誤」,而是更深層次的中美金融戰序幕。

你覺得,總預算6.8兆美元,每年要支付一兆利息還債,並支付近9000億搞軍國主義的美國,還贏得了嗎?當前的美國,像不像舊冷戰的蘇聯?

*作者為自由撰稿者

喜歡這篇文章嗎?

雁默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