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看懂「斷親」新常態:不想被催婚催生,中國年輕世代拒跟親戚互動

2024-02-16 20:00

? 人氣

澎湃新聞日前援引南京大學社會學院教授陳友華和社會學院博士研究生宗昊在去年刊發的《「斷親」:概念、問題及思考》的論文,從代際角度分析了「斷親」現象。文中說,年輕人與老一輩的「斷親」是因爲年輕一代在成長過程中與親戚互動本就很少,再加上受價值觀、社會保障制度、市場經濟等因素影響,自然對親戚表現出淡漠。年輕人同輩間的「斷親」,是因爲長大後心境變化、人生目標轉移、世界觀改變、生命歷程不同,以及難有共同語言等;老年人之間的「斷親」則是由於價值觀與社會地位等不同,很難聊在一起。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這篇論文還指出,「斷親」是現代化的結果和時代變遷的產物。中國城市化與人口遷移流動、價值觀多元、人情與金錢、減少社交成本、生活壓力與內卷、數位化生存等,都令越來越多的人選擇「斷親」。文章認爲, 儘管「斷親」在一定程度上會削弱家庭功能、減少宗親互助,但對於個體而言,需要通過「斷親」減少「無效社交」。這體現了「一個成熟的人良好的自我分化水平」,能把握好「親密關係和獨立的平衡」。

「斷親」與社會道德滑坡及幸福感下降

如果說「斷親」是現代化的必然結果,那麼這種現代化本身是好是壞呢?來自河北的王先生認爲,「斷親」反映出了中國社會發展中的深層問題:「(斷親)主要根源是人的道德水平普遍滑坡了,人更注重利益和眼前的東西。還有中國人愛面子、好攀比,窮親戚和富親戚在一起就有身份落差感。」

王先生認爲,雖然這幾十年來中國經濟發展了,但傳統文化中,人與人之間那種淳樸善良、互相幫助的現象逐漸沒有了,親情、友情也越來越淡薄。同時,人們的焦慮感、孤獨感普遍在上升:「從社會情感或幸福感這一點來考慮,是倒退。」    

學者:家庭原子化有利政府管理  但讓社會活力喪失

那麼,如何看待「斷親」對於社會治理方面的影響呢?美國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高級研究員、人口問題學者易富賢告訴本臺,中國「斷親」現象的背後是家庭的原子化:「原子化有利於國家的管理,但卻會導致社會活力與多樣化的喪失,和管理效率的下降。」

易富賢分析說,中國古代是「皇權不下縣」,縣以下都是由家族自治,而現在都是原子化的家庭,家族稍微一強大,政府就很忌諱。同時,中國的城市化率已經超過70%,年輕人的城市化率可能高達80%;並且,中國因爲國土面積大,很多人爲打工謀生,都是遠距離遷徙,所以家庭觀念更加被淡化。

「家族觀念一斷的話,生育文化也斷裂了,生育率也下降,因爲生育文化是依託於傳統的家族結構的。」 易富賢說,中國數十年的計劃生育政策導致家庭規模縮小,而城市化又導致人口大量流動,中央政府的權力更是延續到每個家庭,這都導致了中國家庭的親情斷裂。

隨之而來的就是社會活力的喪失。易富賢以火車來比喻中國社會,中央政府就是火車頭:「靠火車頭去驅動,那就會導致效率下降,驅動力不夠,速度上不去。而動車就是除了火車頭有動力之外,每一節也有動力,那麼整個速度就快起來了。 」他說, 中國結構上已是一部動車,但行政管理上依然是靠很原始的一個火車頭來驅動: 「這就導致地方政府沒有權力,家族也沒有權力,那麼會導致整個社會的活力下降。所以中國這個管理模式有很大的問題。」  

易富賢認爲,目前來看,中國社會結構和人口結構的變化趨勢是很難扭轉的。同時,這也是個全球性的問題。整個人類文明都面臨很大的挑戰,這需要一個全球性的文化迴歸才能解決。

版權所有 © 2006, RFA。 經自由亞洲電臺Radio Free Asia, 2025 M St. NW, Suite 300, Washington DC 20036 許可進行再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