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履中觀點:美中溝通各有盤算認清現實比選邊站重要

2024-02-07 07:00

? 人氣

2024年1月5日,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在紀念中美建交45週年招待會發表談話。(美聯社)

2024年1月5日,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在紀念中美建交45週年招待會發表談話。(美聯社)

美國國家安全顧問蘇利文近期與中國外長王毅進行會談,會後表示將安排美國總統拜登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再次通話,中美關係似乎朝向更穩定的方向前進。然而,面對混亂的國際局勢,加上美國即將登場的總統大選充滿變數,中美之間的溝通,究竟是真的想降低風險,還是中美雙方,只是利用溝通來爭取時間,為更激烈的對抗做準備?解讀美中競爭,在兩強之間的臺灣該如何因應?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由現任國安顧問蘇利文,以及副國務卿提名人坎貝爾所提出的對中政策框架,早在拜登總統上任之前,就已經透過外交事務雜誌對外公開。根據兩人的提議,拜登政府將提出以美國利益為前提的新秩序,並以各種方式讓其他有實力的國家配合新秩序與美國共存。然而,現實跟理想總有差距,當競爭對手具有實力,自然很難願意向美國低頭,這也是為何中美關係會出現明顯衝突的原因。

不過,去年11月的舊金山拜習峰會之後,中美之間的氣氛出現轉變,關鍵在於北京當局對於華盛頓所提出的框架,似乎不再以強勢的態度來回應,而是強調兩強共存。這種改變,讓不少人直覺的認為,習近平放棄戰狼外交,願意加強溝通,是因為內部的貪腐問題,以及經濟成長趨緩,所以北京不得不向華盛頓低頭。這種說法,或許在臺灣可以滿足抱持抗中立場支持者的期待,但在美國華府對於中方由強硬轉趨溫和的反應,卻沒有這麼樂觀。相反的,更多學者專家認為,北京的妥協可能是以退為進,等待更好的時機再跟美國對抗。

2023年11月15日,拜習會在舊金山登場。美中領導人在費羅利莊園漫步交談。(美聯社)
2023年11月15日,拜習會在舊金山登場。美中領導人在費羅利莊園漫步交談。(美聯社)

美方的擔心不是沒有道理,因為美國目前確實面臨著內憂外患的挑戰,與北京保持溝通,明顯是避免在現階段分身乏術的情況下,還要被迫面對亞洲出現危機。長期以來,美方認為透過溝通可以穩定局勢的原因,在於直接溝通除了提供相互保證之外,也能表達彼此的底線,達到威嚇的作用。不過,這樣的假設,必須基於國家實力能夠讓溝通的對方感到有威懾力。然而,如果客觀比較中美雙方實力,雖然還不到對等地位,但北京也絕非吳下阿蒙。在臺灣,許多人對美國的實力抱持高度期待,可是,美國華府菁英卻沒有這麼大信心。尤其美國軍方多次表態,對決策者沒有認真看待美中軍事實力快速接近提出警告。海軍部長德爾托羅(Carlos Del Toro)去年底在知名的防務新聞(Defense News)期刊投書,直指因為政治紛爭,國會中兩黨將年度預算分階段審查,導致預計撥給海軍的2550億年度預算被迫切割,在無法執行長期年度計畫的情況下,原本針對印太戰略所做的備戰規劃大受打擊,而同樣的問題讓各軍種都面臨了考驗。不只軍方有疑慮,川普時期的副國安顧問博明(Matt Pottinger),近期接受訪問時也表示,美國軍事準備遠不及美國所需要的嚇阻力量,如果臺海發生危機,美國不論海空軍都會面臨嚴峻考驗。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