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保真觀點:從檳榔看農產政策的困窘

2024-01-27 06:30

? 人氣

作者指出,本土檳價昂,鬥不過泰檳,卻也有少量出口,拜ECFA之賜,自2005年起就免稅輸往大陸。(資料照,陳明仁攝)

作者指出,本土檳價昂,鬥不過泰檳,卻也有少量出口,拜ECFA之賜,自2005年起就免稅輸往大陸。(資料照,陳明仁攝)

近日一則花邊社會趣聞,網民問路旁穿著清涼的檳榔攤辣妹怎麼變少了?直播主雪倫於抖音講出一串數字,說由於嚼檳榔致癌,近年嚼檳榔的人口從過去的200萬,確實已降到約60萬,但商機未減,每年仍有百億產值,截至2021年全台仍有四萬公頃的土地種植檳榔,約為一個半的台北市面積,上下游產業鏈人口多達50萬人。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2016年美國CNN專輯報導台灣的嚼檳文化,直譯檳榔西施是「betel nut beauties」。實則中國人嚼食檳榔提神由來已久,宋朝蘇軾有詩讚嚼檳美女:「兩頰紅潮增嫵媚,誰知儂是醉檳榔」,又讚揚此物「可療飢懷香自吐,能消瘴癘暖如薰」。然近代流行病學證實一個人如果合併抽菸、嚼檳榔、喝酒,罹癌率是正常人的123倍,主要是口腔癌。2003年檳榔已被國際癌症研究機構認證為「一級致癌物」。且因果實所含的「檳榔鹼」具有致幻性,澳洲、土耳其等國甚至認定它是「毒品」。說來傷感,個人就有兩位農民朋友死於口腔癌,一老一少生前都是口不離檳。

檳榔樹根系淺薄,樹幹雖高卻少分枝,在坡地沒有水土保持功能,不列為造林樹種。它雖有害無益,年產值卻甚高,一度佔農畜總產值之4.7%,僅次於稻米,高踞所有果品類之冠。高峰期的栽植農戶達七萬戶,種植面積近六萬公頃,年生產量約十六萬公噸。根據2010年公平會資料:台東縣種植包檳榔用的「荖葉」,年產值可觀,相關從業人口也有幾萬人。農政機關雖說「加強取締山坡地違規種植檳榔」,鼓勵轉作造林,效果有限,因為造林是收穫木材,伐期長,檳榔樹是收穫果實,年年可收,且是高利回報。據亞洲大學黃萬傳博士的調研:種植檳榔的「益本比」大約是100至200%的利潤率,遠高於稻作及其他果樹。

菸害難以遏止,菸稅菸捐調漲都有政客護航反對。檳榔亦然。泰國、越南和印尼的檳榔價格都低於我國自產的,且在加入WTO時我方同意採取配額加關稅開放進口檳榔,配額外進口的從量徵高稅。但由於配額外稅率較高,多年來進口量侷限在少量的配額內。本土檳榔與多數農產品相似,產量浮動不定,有旺季淡季之別,目前的進口量少,反而是調節維持了國內檳榔市場穩定,栽植者因此沒有離農誘因。配額加關稅,政府也在保護本土檳?

不可種大麻牟利,種檳榔卻可接受關稅保護?

說來諷刺,本土檳價昂,鬥不過泰檳,卻也有少量出口,拜ECFA之賜,自2005年起就免稅輸往大陸。2021年大陸禁止我鳳梨進口,蔡英文總統和行政院長蘇貞昌呼籲民眾多吃鳳梨力挺農民。立委林為洲那時曾說:「總不能對岸禁什麼,就鼓勵國人多吃什麼,否則檳榔出口幾乎百分之百輸往大陸,萬一被禁了,難道也要鼓勵國人吃檳榔?」無巧不巧,2023年一月大陸《人民政協報》發表文章批露官方正在研擬擴大中止ECFA產品關稅減讓項目,包括過去給予台灣的34種零關稅農漁產品,首先就點名檳榔。這可能是大陸社會也察覺檳榔之害,已有多省市禁止銷售。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