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失業困境難解,為何連當外送員的「退路」都沒了?已有一億人投入「新就業形態勞動」

2024-01-22 16:31

? 人氣

他說,他看到許多已經畢業的年輕人來面試,竟未攜帶畢業證書,詢問之下才知道,是學校不願核發,因為校方說「找到工作才算畢業」。換言之,「沒找到工作就不算畢業」,當然也就不會被算進失業人口中。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人力需求失衡畢業學子寧可在家「躺平」

任教於東南省分、沿海城市的大學教師李老師也有類似觀察,因議題敏感不願透露全名的李老師說,就讀人工智慧(AI)等風口行業科系的學生比較容易找到工作,但相對偏門的行業,如室內設計等建築業,找到工作回來報喜的學生就蠻少的。

李老師說,在求職困難、薪資又不理想的情況下,約兩成左右家境優渥的畢業生直接選擇「躺平」。

李老師告訴美國之音:「就在家裡給父母養、三餐在家吃,整天可能打電動,然後比較上進一點的會說,準備考研,就是對於未來沒有任何規劃。」在製造業蓬勃的珠三角地區,一位不願透露全名、從事工業設備的林先生也告訴美國之音,自己往來的許多客戶都大幅裁員,因為這些新能源廠商前幾年景氣大好時曾大規模招工,但隨著經濟和產業前景惡化,人力需求也跟著縮減。

林先生說:「在疫情結束的這一年,明顯的出現一些經濟數據上面的變化跟人民感受比較不符合的狀態,我覺得,青年人不容易就業肯定還是跟經濟實際的情況有比較大的正面關係。」

林先生也說,被迫解僱的工人,在生活開銷昂貴的城市中難以維持生計,很多人都選擇返鄉、另謀出路,但問題是,回老家也找不到工作,因為除了種田糊口外,很多任務業型的技術生產職位空缺根本不太可能在偏遠地區找到。

對此,馬來西亞太平洋研究中心首席顧問胡逸山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問時表示,中國青年失業率居高不下是結構性問題,因為人口眾多,隨著經濟成長放緩、職缺減少的情況下,工作機會自然變得僧多粥少。

此外,他說,中國的教育制度恐也需要調整,因為許多年輕人選擇就讀較為軟性的文科是全球共通的趨勢,但在中國高速發展高科技產業的現況下,文科生要轉行找工作就會比理工科畢業的學生困難得多。

胡逸山指出,中國想要真正改善青年就業,唯一的方法是刺激經濟成長,但放眼全球,各國受到疫情重創後,疫後的經濟復甦都不樂觀,除需求疲軟外,新冠疫情恐死灰復燃,也平添經濟復甦的難度。

他說,中國願意恢復公佈青年失業率,是實事求是的做法,但調整後的失業率仍達14.9%,明顯偏高。

胡逸山說,年輕人「萬一找不到工作的話,如何使他們能夠自力更生,不會成為社會的負擔,甚至成為社會的不穩定的因素,這會是一個非常大的挑戰」。

位於北台灣桃園的中央警察大學通識中心兼任助理教授李國正也指出,各國失業率上升將對當局的執政正當性帶來壓力,反映在民主國家就是敗選、政權更迭的後果。中國雖一黨獨大,但當局的「維穩」壓力上升,恐加大管制以免民眾對經濟不滿的宣洩,引發陳情抗爭。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