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宇觀點:被大選遺忘的民生農業

2024-01-05 06:30

? 人氣

大選過後,若台灣繼續強調「中國風險」,持續企圖與大陸脫鉤斷鏈,持續抗中,致兩岸兵凶戰危,即便台灣擁有高端半導體優勢,仍須面對「糧食」和「能源」短缺的兩大難題,總統參選人不能只爭論統獨,卻不顧後果(如賴清德稱ECFA不是台灣應該走的路),此種「暴虎馮河」的做法,將陷台灣2300萬人於水火,不思己過,反述於人,非常不負責任!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台灣想要永續發展,需要大力翻轉農業,讓農業從弱勢、夕陽產業轉為朝陽產業,讓農民憑自己的能力賺到更多的錢,不需要老是將手心向上,仰人鼻息,讓農民既有錢又有尊嚴。這是一項龐大的系統工程,需要新的治理思路以及經費、人力和制度的全力配合,先決條件是要有一位具前瞻、有執行力的領導者及專業團隊。

未來的農業施政必須大破大立,除了要勇於革除(不再只想討好農民),現行農業施政的諸多缺失和弊端外,應該杜絕選舉、派系等酬庸,不再濫用網軍,回歸專業,用人唯才唯德(不能巧言令色,不講求誠信等),針對如何應對氣候變遷;如何建立精確農業大數據庫;如何讓大數據成為資產體現價值;如何建構完整的數位通路;如何分散高端外銷市場;如何透過「藍色糧倉+綠色糧倉」,穩住糧安和民生;如何落實全產銷鏈食安暨品質管控體系….等,都要有具體的策略和執行力,農民才會有感,民眾才能安心,不要只會空口說大話;尤其中國大陸為全球最大農產品進口國,為許多農業生產國的重要外銷國家(如2022年智利櫻桃等農副產品,出口到中國大陸超過53億美元,2023年上半年,大陸自東盟進口農產品達1250.8億元人民幣,其中水果進口405.4億元,增長24.1%),台灣具有地理、人文,語文等優勢,兩岸應以溝通替代對抗,以合作取代競爭,並設置風險預警暨管控機制,讓兩岸農產品貿易重回正軌。

讓台灣農業走向更永續、高效和氣候友善的未來,是身為國家領導者的重責大任。有志於逐大位,要扛起領導國家重任的總統參選人,對於翻轉台灣農業,給農民過上好日子,竟然「胸無成竹」,還妄圖「枯木期填海,青山望斷河」,面對大陸,台灣人民需要的是自信不是自大,是和解不是對立!回想起《長安三萬裡》片末那句:「只要詩在、書在,長安就會在。」,未來台灣的農民,農業,農村又將以甚麼樣的面貌存在?

*作者為農經博士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