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鳳群觀點:人文與科技「雙殺」的108課綱

2023-12-25 06:20

? 人氣

108課綱是人文與科技雙殺的課綱。圖為批評新課綱「無恥」的北一女中國文老師區桂芝(左一)。(顏麟宇攝)

108課綱是人文與科技雙殺的課綱。圖為批評新課綱「無恥」的北一女中國文老師區桂芝(左一)。(顏麟宇攝)

北一女一位國文老師因為顧炎武「廉恥」一文未被選入必選課文,批評108課綱是「無恥」課綱,引發社會論戰。最令人側目者為立法院長游錫堃說廉恥是「君主時代的產物」,而某位綠營重量級軍事專家竟然說「廉恥」爭議旨在選前掀起課綱「去中國化」話題,背後有中國操作痕跡。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平心而論,禮義廉恥之所以列為共同校訓,非關乎威權體制,而在於此四者都是做人做事的基本原則,誠如個人認為廉恥最重要的還是讓孩子知道:「人不可無恥,無恥之恥,無恥矣!」「蓋不廉則無所不取,不恥則無所不為,人而如此,則禍敗亂亡亦無所不至。」也就是人不可以沒有羞恥心,必須把無恥當作是一件可恥的事,那麼才能讓自己遠離犯罪,遠離人格災難。因為所有的道德與教育最終影響的還是自己。社會中就不乏教育水準不高,但終身實踐勤儉、廉恥而得到眾人尊重讚譽者,如陳樹菊阿嬤即為一例。反之,也有很多位居高位,但所作所為卻是完全忝不知恥,如目前貪腐沉淪、被唾棄的一眾高官。

民進黨主導下的108課綱本來就是從「去中國化」的思維出發,一開始就在課審委員中安排超過半數執政黨人馬,使得以毫無懸念遂行黨意。(蔡英文執政後非常奸巧地在政府各個重要委員會,以此方法掌握絕對表決權及話語權;大法官會議即是另一證明!)目的就在於切斷台灣與中華文化與歷史上的連結,國文與歷史成為犧牲品本就在意料之中。但只重黨意,不尊重專業的課綱所謀殺者又豈僅是人文學科而已,就連攸關台灣國家發展與高科技產業人才培育的自然學科(物理、化學、生物、地球科學)也一樣難逃毒手。

蔡英文在2020年的五二〇就職演說中提出「資訊及數位」、「資安卓越」、「台灣精準健康」、「綠電及再生能源」、「國防及戰略」、「民生及戰備」等六大戰略產業,無一不與科技緊密相關,如今108課綱設計與學測考試方式卻是背道而馳,讓學生的自然基礎能力越變越差,試問台灣未來的科技競爭力在哪裡?!

高中自然科教師近幾年不斷跟教育工會或在相關座談會向教育單位反映,只是可能不像區桂美老師一樣激烈抨擊,一直未獲正視。然而目前108課綱與學測申請入學的問題叢生,甚至有動搖台灣科技島國本之虞,實在不容國人忽視:

一、自然科教學時數被大幅刪減

化學及物理兩科在99課綱時,高二加高三各有14學分,但到了108課綱兩學年各只剩下10學分,刪減了將近三分之一。而第三類組的生物科在99課綱時,高二加高三還有12學分,但到了108課綱兩學年只剩8學分,刪減了三分之一。若以一學期20週計算,上述三科等於少上了超過一學期的課。

二、學測自然科考試範圍嚴重縮水(只各考一本傳統課本內容)

目前以學測成績為主要評比依據的繁星入學與申請入學,在很多理組科系中已佔錄取比率的6至7成,但學測自然科考試範圍卻只考高一範圍的一本課本內容(因自然科上下學期對開,高一雖有2學期,實際只各上一冊課程),再加上高二自編教材、無一致標準的「探究與實作」,但「探究與實作」因為無統一範圍、教材可天馬行空,以致難以命題,分析108課綱實施後的兩次學測考題,「探究與實作」大約只佔了一成多。這等於說無論理、化、生、地科都只要各熟讀高一的一冊課本,就能拿到高分,在所有考科中可說是CP值最高的一科。舉例來說:高中三年6本物理教材,不要懷疑,學測真的只考一本傳統的高一物理課本。高二則只考108新增自編教材的「探究與實作」,傳統高二物丶化丶生課本教的內容都不考。再講一次,就是大家原本認知丶熟悉的整個高二、三的物丶化丶生課本所教的傳統基礎科學知能在「學測都不考」。

1111人力銀行在立法院召開「科技人才教育-108課綱下的育才危機」公聽會,現場出席人數踴躍。(圖/1111人力銀行提供)
108課綱的問題不只是縮減文言文而已。圖為「科技人才教育-108課綱下的育才危機」公聽會。(圖/1111人力銀行提供)

高二丶高三自然科傳統課程內容,因為學測不考,所以只有2至3成要參加7月考試分發的人,才會在高三下5至7月學測放榜後,匆忙之間認真準備。因此,用膝蓋想都知道,大多數經由申請入學管道進大學的學生,學測不考的高二、三這5冊教材,會有人認真熟讀嗎?長此以往,台灣基礎科學根本不可能像以往一樣打好紮實基礎。以後無論台灣的醫療品質丶生技發展或科技實力是否也將會根基不穩,無法應付未來先進科技瞬息萬變的考驗?

三、「適性揚才」反而拉大城鄉差距

108課綱強調所謂「適性揚才」。像自然科高二唯一被納入學測範圍的「探究與實作」,由各校自行編製教材,不僅讓授課教師無所適從,更可能又拉大城鄉差距。試問建中、北一女的教師人數與教學資源是離島、偏鄉高中可堪比擬的嗎?這樣的探究與實作課程品質會不會落入有如賭博一般,能否上到優質內容,只能讓廣大高中學生各憑運氣?

四丶時數分配不公,科目配比失當(分科測驗不考的國英時數比自然科多)

即使真寄望還有2至3成的學生會考七月的分科測驗,但詭異的是分科測驗不考國丶英,但高三下的國、英時數卻比自然科多。反觀物理、化學,高三每週只有三節課,卻又要在一學年教完三本課本,根本無法紮實講解。如此不公的時數分配,讓理科老師疲於奔命,真不知道配比邏輯何在?課綱小組考慮的因素又是什麼?套句筆者前同事所說,總之這個國家就是不重視理科時數過少,學生無法完整學習的問題?

遑論高三國、英老師也要自編加深加廣教材,然而考試分發又不考,學生上課心態與亂象可想而知,這樣的時數安排是否可請智慧高端的教育部諸公開示一下?

目前台灣科技業人才有2萬多個缺口,攸關台灣未來真正競爭力,而薪資差異(科技業平均薪資高)也將影響民眾的生活品質甚至生育下一代的意願!無論就未來國力丶解決低薪問題丶少子化等問題,均不可小看108課綱輕忽自然科教學所即將造成的長遠影響!

台大電資學院院長感嘆108課綱實施後第一批入學的大一新生,在基礎學科能力表現普遍有弱化現象,認為這是刪減自然學科必修時數的後遺症。聯發科董事長蔡明介也對數理育才大計表達憂心,直接具名投書指出「對於未來有志朝數理及工科等領域發展的學子而言,高中的基礎數理教育若學習時數不夠、課程深度不足,必影響扎根,導致未來的科技人才素質降低。」可見這一切並非只是學者的杞人憂天或為反對而反對,業界也頻頻發出嚴重警訊。

台灣以科技立國,半導體龍頭台積電被當作「護國神山」,如果我們所培育出來的高等教育人才無法因應產業發展需求,台灣優勢及競爭力將受到很大的影響。猶記早期也並非沒有教育改革,然而往往會先選擇幾所位於都會區,主要是大學附屬中、小學進行實驗試辦,即使有差錯也有大學資源可及時介入補救,如果發現有問題即予以修正或停辦,不像近年來的各種教改,往往貿然直接以全國學子為白老鼠。總之,現在時猶未晚,政府不應該再為了貪圖改革美名或非教育目的而謬改、錯殺,應該好好傾聽來自基層教師、大學端與業界的聲音,該適當修正的就趕快調整,不要再繼續貽害更多新生,甚至造成不可逆轉的國家損失。

*作者為前新北市教育產業工會副理事長、退休高中教師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