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常存慚愧心就是知恥

2023-12-14 05:30

? 人氣

北一女老師批評國文課綱掀起風波,其實有著中華文化被刨根的深層憂慮。圖為1934年出版的線裝《古文觀止》(CC BY-SA 2.0∕wikipedia)

北一女老師批評國文課綱掀起風波,其實有著中華文化被刨根的深層憂慮。圖為1934年出版的線裝《古文觀止》(CC BY-SA 2.0∕wikipedia)

「廉恥」當然很重要,更是作為一個人的基本道德規範,而且應該是超乎意識形態、黨派立場的。但這與要不要放在國文課本中,讓高中生學習是兩回事。因此高中課綱中,刪除顧炎武的「廉恥」一文,就被轟是「無恥」課綱,其實是言之過甚了。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廉恥不是放在嘴巴說教的東西,更不是背誦一篇文章就懂得廉恥。因此要高中生從古文中明辨廉恥,是不太切實際的理想。但若能熟讀甚至背誦古文,牢記在心卻有潛移默化的功能。

持平而論,而「廉恥」二字對成人,尤其是對掌握權力者而言其實更重要。顧炎武論廉恥說,「不廉則無所不取,不恥則無所不為」。也就是說不圖非分之利益就是廉;謹守本分知所進退就是恥。

以公職人員來說,不論官位大小,日常行事大概都會涉及到私人與公眾利益,秉公處理依法行事乃唯一的準則。收受任何有形或無形的好處,甚至「無所不取」,就是「不廉」。而不僅公務員,職場中任何涉及權位、資源的分配者,也都很難逃得過因受利誘而循私。因為貪婪是人與生俱來的基本劣根性,貪的對象包括財色名利,幾乎無不可貪。除了法律規章的規範外,仍有更多法律管不到的地方就必須以「廉」來對治了,而這也是教育所能發揮的重要功能。但教育不只是在學校,更包括家庭教育與社會教育,都應該加強對於廉潔的重視。

更進一步分析,「廉」是外在的行事,「恥」則是內心的自省,可能更為重要。古人造字很有深意,「恥」這個字從「耳」從「心」,意思很清楚。耳朵聽到旁人的批評,內心自省,就是恥。執政者對外界的批評譏毀,有則改之,無則勉之,能憂讒畏譏常存慚愧心,就是知恥。反之,如果做了狗屁倒灶的事被揭發之後,卻臉不紅氣不喘,東拉西扯編一堆謊言來掩飾。這好比是把耳朵摀起來裝作聽不見,麻醉自己而讓內心昏昧,這就是不知恥為何物了。

「禮義廉恥」謂之四維,而「禮義」是待人,乃形之於外,而「廉恥」則是對己,乃內斂於心。崇禮尚義,守廉知恥,將可成為個祥和的社會,但或許只是個夢幻中的烏托邦吧。

*作者為環保服務業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