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解析臺灣軍事戰略演變及「源頭打擊」戰術

2023-12-12 05:40

? 人氣

近年來,面對中國不斷的軍事威脅,我國政府積極調整軍事戰略,提出「防衛固守、重層嚇阻」的新方針。(資料照,張曜麟攝)

近年來,面對中國不斷的軍事威脅,我國政府積極調整軍事戰略,提出「防衛固守、重層嚇阻」的新方針。(資料照,張曜麟攝)

自1949年國軍轉進臺灣以來,我國軍事戰略不斷調整,受制於美中關係、區域安全情勢以及兩岸局勢的複雜影響。近年來,面對中國不斷的軍事威脅,我國政府積極調整軍事戰略,提出「防衛固守、重層嚇阻」的新方針。本文將深入探討我國軍事戰略的演變,尤其聚焦於「源頭打擊」戰術的重要性及其對防衛作戰的影響。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軍事戰略演變的背景

自1949年起,我國軍事戰略歷經多次調整,而隨著時代變遷,2002年起實施的國防二法帶來了一系列改變。雖然軍事戰略的主導權從參謀總長轉移到國防部長,但防衛的核心目標仍然是保衛國家安全。2009年,國防部正式提出「防衛固守、有效嚇阻」的戰略,以因應當時複雜的安全環境。

蔡英文政府上台後,面對中國的不斷侵擾,迫切需要更為有效的因應策略。於是,2017年,國防部進一步將防衛戰略調整為「防衛固守、重層嚇阻」,旨在建構三軍聯合戰力,結合全民總力,運用遠距制敵與重層防衛嚇阻手段,確保國家安全。

防衛固守、重層嚇阻:戰略細節

2017年,蔡政府進一步細化「防衛固守、重層嚇阻」戰略構想。在《2021年國防報告書》中,明確定義了重層嚇阻的目標,運用不對稱作戰思維,發揮聯合戰力,使敵陷入多重困境,嚇阻其不敢輕啟戰端。同時,對敵實施重層攔截及聯合火力打擊,逐次削弱敵作戰能力,瓦解其攻勢,以阻敵登島進犯。

在實際執行上,國軍著重於運用高機動、疏散、隱蔽與複式備援,確保指揮監控偵察能量及戰力完整。結合密集防空與有效指揮,創造重層截擊波次,提高擊殺率,並以灘岸雷區、縱深反擊及重要目標防護等手段,實踐「防衛固守、重層嚇阻」軍事戰略指導。

「源頭打擊」與防衛作戰

「源頭打擊」一詞涵蓋對敵對我危害最大的有生力量進行主動打擊,逐次削弱敵對我攻擊的總體軍事力量。面對解放軍的威脅,這意味著我們需針對敵集結、航渡、搶灘登陸等關鍵時刻,有力量進行打擊,以達到遏制敵軍的目的。

過去,我們雖然認識到「源頭打擊」的重要性,但由於多種因素,包括資源有限、技術水平、作戰經驗等,難以有效實踐。然而,透過不斷的軍事現代化升級,提高整體戰力素質,我們能夠更有效地實現「源頭打擊」,在關鍵時刻擊潰敵軍。

結論

「防衛固守、重層嚇阻」戰略的提出,彰顯了臺灣對於複雜安全環境的理性因應。而「源頭打擊」戰術的引入,使國軍在防衛作戰中更具主動性。面對未來不確定的局勢,臺灣需要持續加強軍事實力,提高戰略靈活性,以確保臺海的安全穩定。

*作者為軍事研究人員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