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怡萱觀點:還要菁英教育嗎?新課綱爭議是總統候選人必答題

2023-12-11 05:40

? 人氣

課綱論戰好幾輪,實際是台灣教育的路線之爭。圖為108課綱成果發表會。(來源/台中市政府官網)

課綱論戰好幾輪,實際是台灣教育的路線之爭。圖為108課綱成果發表會。(來源/台中市政府官網)

北一女國文教師區桂芝12月4日於立法院記者會中批評108課綱,主張國文科教學時數減少和文言文比例的下降,導致學生程度和態度不佳,並點名賴清德以外的總統參選人對課綱問題表態,她的發言再次點燃臺灣課綱去中國化大戰。除了作家朱宥勳批評她「無教育專業,無文學品味,無論證分析能力」,自稱前國文教師的苦苓也說她「睜眼說瞎話」,兩位皆主張:108課綱只是推薦了15篇古文,這是「建議閱讀」,不是限制閱讀,出版社和國文教師還是可以自行選擇適當教材。但,教育者爭的就是自己科目的教學時數和掌權者定義的「適當」啊!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筆者認為課綱已經論戰好幾回,表面上是討論文言文比例和推薦課文的選擇,事實上是臺灣教育目標的路線之爭。

過去的臺灣教育目標是菁英教育,國高中都要經過考試,大學錄取率曾經不到三成。在菁英教育的目標下,理工科要學微積分,文科要唸文言文是毫無爭議的,因為教學內容和考題要夠難才能有鑑別度。菁英教育的教育內容會有許多一般人認為「沒有用」的項目,這點東西方和世界各國都一樣。例如西方菁英要學拉丁語,希臘文,或希伯來文,東方菁英要學中國或印度的古文。熟悉柴米油鹽醬醋茶和嫻熟琴棋書畫詩酒花的人,原本就是不同的階級,不同的階級自然有不同的教育目標和教育程度。

如今臺灣的教育目標是否還是菁英教育?從教改歷程和新課綱看來,臺灣當局廣設高中大學、增設多元課程和入學管道,至2023年大學分發錄取率已是96.14%。當臺灣已經是12年國教,而且幾乎全部的高中畢業生可以是大學生的時候,認為全體高中生都要是過去高中生的程度和態度是不可能的。區老師的觀察結論合乎邏輯,樹大有枯枝,人多有白癡,當人人可以是高中生和大學生,以學科程度而言,學生的表現應該是每況愈下。所以兩派一直在爭論的文言文比例,其實不只是中華文化價值或統獨之爭,關鍵是教學內容和考試的難度。而基層教師要求教學內容和考試的難度(提高文言文比例等於增加國文難度和提高考試鑑別度),其實是在要求主事者思考臺灣還要不要和日韓及對岸的菁英教育競爭。

區老師的記者會說到其他國家也要學文言文的時候,舉的例子是日本的明星高中和日韓的頂大入學考試。對照她自己的北一女教師身份可知,她講話的脈絡是臺灣的菁英教育,也就是說,就算有一天臺灣的大學錄取率在少子化之下達到100%,但某些(菁英)高中和大學生的國文程度還要是能精熟文言文的。這種程度的「精熟」,是不可能只靠15篇文言文造就的。反對菁英教育的人總說像區老師這樣的人覺得重要的內容就自己教,家長可以教,老師可以教,也可以付錢找其他能教的人教,政府從來沒有不准你教。但同樣的邏輯之下,不只文言文可自學,所有科目和學習項目皆是如此,為什麼不是刪掉其他內容的比例和時數讓老師自行補充叫學生自行學習?所以爭的一直都是學科的重要性(教學時數)和教學難度(提高文言文比例)。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