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競爭》針對中國的法案倍增 學者示警:美國國會做得太超過恐加劇局勢

2023-11-16 18:00

? 人氣

另外,經濟鷹派也比新雷根派留下較大的談判和妥協空間。屈維斯與米勒提到,無黨籍聯邦參議員桑德斯(Bernie Sanders)警告,美國和中國之間的敵意就像911事件後急於投入「反恐戰爭」,並認為民主和獨裁主義對立也會出現在國內,所以對中國的意識形態有敵意是錯誤,甚至會傷害到美國的民主。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他們也說,部分國會議員擔心更多辯論反而加劇對立,因此保持沉默,也可能是擔心被視為軟弱,並稱新雷根派和經濟鷹派的看法都很明智,且美國國會過去5年所做的事,讓美國在長期競爭中處於更強健的地位,只是做得太超過就有風險。

屈維斯與米勒提醒,若是能向選民展現強硬態度、奮戰精神的機會,部分共和黨人可能會甘願對中國採取敵對關係,而如果能促使尋求的產業政策通過,一些民主黨人也會接受與中國敵對的關係。他們認為,這樣的國內因素會增加高估其他強權的敵對意圖,就算能採取和解方案,國會也會選擇強硬政策。

2023年10月9日,美國聯邦參議院多數黨領袖舒默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會晤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美聯社)
2023年10月9日,美國聯邦參議院多數黨領袖舒默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會晤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美聯社)

他們直言,中國也會嚴肅看待美國國會動態,以此推促美國未來行為模式,並制定因應策略,且中國國際關係專家王緝思說,「許多中國的觀察家深信,美國因懼怕和嫉妒,促使採取任何圍堵中國的方法」,而中國從美國國會聽到的言論,恐怕是驗證其想法。

不過米勒和屈維斯強調,參院民主黨領袖舒默(Chuck Schumer)10月率領跨黨派同僚訪問中國,顯示部分關鍵國會議員準備好冒險穩定美國和中國的關係,且考慮用不同的方式。他們稱,國會並非決定中國對美國看法的唯一因素,但其發言和行為相當重要。

屈維斯與米勒指出,國會擁有執行管理長期競爭的關鍵戰略的權力,加上中國在聽美國國會的言論,還有國會的趨勢及思潮會形塑及反映國家更廣泛的知識潮流。他們強調,美國和中國競爭的問題在於能否保持在理智線內,而威懾對達到穩定目標能發揮作用,任何權宜之計有時只會帶來激烈競爭。

喜歡這篇文章嗎?

簡恒宇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