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花蓮財政紀律與施政效益雙優,議會到底在亂什麼?

2023-11-07 05:30

? 人氣

圖為花蓮縣長徐榛蔚前往玉里高寮大橋便道施作進度進行視察。(圖/花蓮縣政府)

圖為花蓮縣長徐榛蔚前往玉里高寮大橋便道施作進度進行視察。(圖/花蓮縣政府)

近日花蓮縣議會召開定期會,爆出張峻議長利用程序委員會將縣府追加減預算退回,導致關心預算執行和建設進度的議員不滿,雙方發生激烈口角,張峻竟以關麥克風的手段阻斷議員發言,創全國先例,實為民主社會不良的典範。預算是地方政府施行建設藍圖的根本和底氣,許多縣市都陷入債台高築、建設無以為繼的窘境,如果縣府做不好,議長的杯葛才站得住腳,筆者以自身經驗,試著解析花蓮縣的財政狀況和施政表現,看看到底議長這麼杯葛有沒有道理?會不會有什麼副作用?提供鄉親判斷參考。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根據花蓮縣政府公告的112年度總預算,歲入部分為262億元,其中自有稅課、收入約為91.4億,其餘超過170億元由中央補助,比例將近為2倍。來自中央的補助大致又分為地方統籌分配款、花東基金和其他競爭型計畫補助,以花蓮縣32萬人口而言,能分配到的補助當然很有限。而花蓮能拿到1年170億的補助是非常難得的,以隔壁鄰縣台東縣來說,112年的年度總預算也不過165億元,花蓮縣竟然能爭取到170億元的補助,顯然團隊是非常用心,絕對值得縣民拍手鼓勵。

再從地方政府的舉債狀況來看,非六都的縣市因為稅收較少、自有財源不足,但往往幅員廣大,每個月光是人事費和基礎建設的費用就已經不夠,還要應對台灣高齡化、少子化問題所帶來的龐大社福支出,對縣市首長而言,最簡單的方式就是借錢,所以從中央到地方,曾經政府債務餘額都一路飆高,苗栗縣政府甚至遭到銀行管收,所以現在無論是縣市首長或是民眾,都對政府財政健康有高度的關心。

2010年傅崐萁接任花蓮縣長時,花蓮縣負債高達133.7億元,並且已達舉債上限(歲出的50%),平均每100元預算就有1元是要償還債務的利息,當時甚至都快發不出薪水了,遑論什麼建設和福利。傅崐萁縣長警覺到問題的嚴重性,下定決心要「開源節流」,此後花蓮縣政府堅持不舉債,透過財政治理,積極向中央爭取競爭型計畫補助,團隊也認真創新,落實各項建設計畫,讓花蓮的自有稅課收入也同步增加,年度預算規模逐漸成長,帶動了花蓮縣全面的發展。從傅崐萁縣長到徐榛蔚縣長這13年來,預算規模從154億元成長到280億元,成長了1.8倍,而同時又逐年還債還息,負債大減32億元,減債達23%,連財政部都公開表揚花蓮縣政府。

這裡要特別肯定傅崐萁縣長,在當年債台高築的情況下,中央補助款並不是那麼確定,傅縣長發揮他的創意,從地方特別稅著手,提高礦石稅的稅率,一方面保護花蓮的環境,一方面提高花蓮稅收,每年增加近十億元的稅收,對花蓮的財政幫助相當大。現在議會對礦石稅的抵制和意見,實在很難理解,花蓮稅收增加難道不好嗎?為什麼議長和某些議員要為廠商說話?花蓮財政能改善,還能做那麼多軟硬體建設,難道議員反而不開心嗎?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