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諾貝爾文學獎》「為那不可言喻者發聲」挪威作家約恩・福瑟摘下文壇桂冠

2023-10-06 13:00

? 人氣

約恩·福瑟。(Samlaget forlag@Wikipedia/CC BY-SA 4.0)

約恩·福瑟。(Samlaget forlag@Wikipedia/CC BY-SA 4.0)

2023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5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揭曉,由挪威小說家、劇作家約恩·福瑟(Jon Fosse)摘下桂冠。福瑟以尼諾斯克挪威語(nynorsk,又稱新挪威語)寫成的文學作品涵蓋多種形式,包括戲劇、小說、詩集、散文、兒童讀物和翻譯作品,獲獎無數。他除了是多產的劇作家,散文也日益受到認可,諾獎官網更盛讚其作品「為那不可言喻者發聲」。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福瑟近年一直都是諾貝爾文學獎預測名單上的常客,他被譽為挪威當代的國寶級作家,在先後獲得易卜生文學獎與國際易卜生獎(Den internasjonale Ibsenprisen)之後,福瑟也常被稱為「新易卜生」(the new Henrik Ibsen)。他的劇作至少被翻譯成40多國語言,在全球各地的劇場廣為演出。不過諾貝爾獎官網上的即時民調顯示,高達9成的網站訪客「沒有讀過福瑟的作品」,在博客來網路書店第一時間策展的「2023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書展」中,也只有一本繁體中文的譯作。

現代戲劇領軍者

雖然台灣的讀者可能對福瑟及其作品感到陌生,但《紐約時報》稱許福瑟一直以來廣受歐陸喜愛,近年更在英語世界收穫越來越多的觀眾。除了易卜生,福瑟也常被文學界與兩位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塞繆爾·貝克特(Samuel Beckett)和哈羅德·品特(Harold Pinter)相提並論,《紐時》稱福瑟對兩位文壇前輩的繼承也顯而易見,「不過與貝克特悲劇性的沉默或品特戲劇性的停頓相比,福瑟的作品更趨內斂,遵循精確的節奏與格式,與其說是劇本,更像是舞台上的詩歌」,CNN則說福瑟沉思式的散文對哲學方面的疑問「創造出一種咒語般的意識流」。

2023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是挪威作家Jon Fosse。(AP)
2023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是挪威作家Jon Fosse。(AP)

然而《紐約時報》也說,瑞典學院近年因為「諾貝爾文學獎僅有17名女性得主,而且絕大多數來自歐洲或北美」飽受批評。瑞典學院雖然試圖增加獲獎者的多樣性,但今年的18位評審選擇福瑟可能會被認為是大開倒車。不過福瑟確實是今年被預期得獎的熱門人選之一,其他被看好今年摘下文壇桂冠者還包括中國作家殘雪、日本小說家村上春樹、匈牙利作家克拉斯諾霍爾卡伊·拉斯洛(Laszlo Krasznahorkai)、澳洲作家杰拉德·莫南(Gerald Murnane)。福瑟對於獲得諾貝爾獎的消息表示「受寵若驚」,挪威首相斯特勒(Jonas Gahr Støre)則說「整個挪威都為之自豪」。

挪威的新易卜生

1959年生於挪威西部海岸、在卑爾根(Bergan)長年定居的福瑟,從1982年出版的處女作《Raudt, svart》(紅與黑)以來,一直是用「新挪威語」而非「書面挪威語」寫作,其創作後來更遍及故事、詩集、翻譯(如卡夫卡的《審判》)、散文,甚至是兒童讀物。不過這位挪威最偉大的當代劇作家,一開始並不願意撰寫劇本,因為他認為「戲劇總是故步自封」,直到後來福瑟面臨破產,被迫撰寫第一部戲劇作品《我們將永不分離》,從此一發不可收拾。加拿大《環球郵報》認為,福瑟已是「當代戲劇界最具挑釁性的健筆」。

2023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是挪威作家Jon Fosse。(AP)
2023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是挪威作家Jon Fosse。(AP)

其實「新挪威語」與「書面挪威語」都是挪威的官方語言,但挪威的主要報章與商業活動都使用「書面挪威語」,主要在鄉鎮使用的「新挪威語」只能算是「第二語言」。不過「新挪威語」的語言節奏感較強,被主張「文學形式就是一種音樂形式」的福瑟認為更適合拿來撰寫劇本。福瑟曾說,他在寫作時看見的不是角色,而是聽見「聲音的流動」。他認為聲音蘊含情感,更代表劇本裡的角色,正是透過演員對台詞的演繹,才讓一個角色鮮活起來。瑞典學院則說福瑟的小說文筆極其洗練,形成「福瑟極簡主義」的風格。

瑞典學院一位代表在記者會上推崇福瑟的自傳體虛構小說《七部曲》(Septology),這部長達1250頁的散文作品,講述一位年邁藝術家阿依爾(Asle)與另一位同名形似的酗酒鰥夫的孤獨生活,並在七天之中思考宗教、身份認同、藝術以及家庭生活的現實問題,透過兩個相互對立的類似存在詢問「我們如何成為我們」,瑞典學院代表盛讚「這部作品讓我相信神的真實性」。諾獎委員會則在聲明中說:「我們永遠可以在福瑟展現的日常生活場景中對號入座,他對語言的極端簡約和戲劇行動的描述,是以最簡單的形式表達了焦慮無助者最強大的情感。」

福瑟談寫作

福瑟自稱7歲時差點死於一場事故,他的瀕死經驗除了是童年「最重要的經歷」,也是他成為一名藝術家的契機。這位瀕死(之後)成為藝術家、破產又成為了劇作家的諾貝爾獎得主,如今卻說「不想再寫劇本」。在諾獎官方X(推特)所貼出兩年前的專訪片段中,福瑟用口音頗重的英語表示,他在將近二十年的劇本寫作之後,對於這種類型的創作已經感到非常疲倦,於是決定不再撰寫劇本。

但福瑟依舊持續寫作,只是創作的對象從劇本改為散文,而且是一種「緩慢的散文」(slow prose)。福瑟說劇本需要一定的強度,但他想要轉換成為另一種緩慢的心情,可以緩慢地寫出長句。福瑟表示,開始持續寫作之後,寫作這件事或多或少就會以某種方式自己運作起來。這件事無法解釋。多年之後,寫作的天賦與成為作家只能說是水到渠成,而不是某種你曾經歷過的事物。

諾貝爾文學獎二、三事

1786年,瑞典國王古斯塔夫三世(Gustav III)創立瑞典學院(Swedish Academy),共設有18名院士。瑞典學院院士為終身制,院士過世方能增補新人。依照原本的制度,院士無法正式辭任,但可拒絕參與學院事務,但經過2018年的性醜聞風暴後,瑞典學院推動了一些改革,包括院士可自願辭職。

每年2月,瑞典學院聘請的專家學者與作家(包括前任文學獎得主)擬出初選名單,到5月初時淘汰至僅剩5人。整個夏天,瑞典學院的18名院士會仔細研讀這5位作家的作品,決定最後獎落誰家。

諾貝爾文學獎從1901年開始頒發,至2022年已有119位得主。雖然當代女作家人才輩出,但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的性別比例極度失衡,歷屆總共只有17位女性得主,僅佔約1/8。

歷屆文學獎得主平均年齡約65歲,最年輕的一位是以《叢林奇譚》(The Jungle Book)著稱於世的英國小說家兼詩人吉卜林(Rudyard Kipling),1907年摘下桂冠時年方41歲。最年長的得主是英國女作家萊辛(Doris Lessing),2007年獲獎時已經88歲。2013年,高齡94歲的她與世長辭。

2023年諾貝爾獎得主公布時程(台灣時間)

生理學或醫學獎:匈牙利生物化學家卡里科( Katalin Karikó)、美國醫學專家魏斯曼(Drew Weissman)

物理學獎:美國物理學家阿戈斯蒂尼(Pierre Agostini)、匈牙利-奧地利物理學家克勞斯(Ferenc Krausz)、法國-瑞典物理學家呂利耶(Anne L’Huillier)

化學獎:巴文迪(Moungi G. Bawendi)、布魯斯(Louis E. Brus)、艾基莫夫(Alexei I. Ekimov)

文學獎:約恩·福瑟(Jon Fosse)

和平獎:10月6日下午5時

經濟學獎:10月9日下午5時45分

喜歡這篇文章嗎?

李忠謙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