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放現金刺激消費,能夠救中國嗎?《華爾街日報》:習近平不願意,他認為「福利主義只會養懶漢」

2023-08-28 19:42

? 人氣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美聯社)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美聯社)

面對持續低迷的經濟走勢,經濟學家呼籲中國政府實施更大膽的刺激政策、促進消費支出,甚至像美國在疫情期間那樣直接派發現金。不過《華爾街日報》引述習近平在中共刊物上的說法,強造中國不希望採取西方國家的刺激消費政策、更明確反對向國民發放現金,而是敦促人們盡可能保持「耐心」。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華爾街日報》稱,經濟學家認為中國應該加快「消費主導型經濟」的轉型,如此將使中國的經濟成長更具有持續性。但了解北京決策圈的人士指出,習近平對消費驅動型的成長模式非常反感,甚至認為這種「經濟成長」不過是一種浪費,無法達成他的工業強國、技術強國目標。由於習近平堅持中國政府要嚴守財政紀律,加上中國的債務負擔相當沉重,恐怕北京不會採取刺激疲軟經濟的積極措施。

香港大學金融學教授陳志武表示,中國的決策者長期以來都認為,與其把錢發給民眾,不如把資源調配到國有部門以便更快且更可靠地促進經濟增長。他說,決策層認為消費者比國有企業更加變幻莫測,更不容易掌控,消費者手中即使有了錢,也不一定會花得更多。

北京一間日本超市的水產區。(美聯社)
北京一間日本超市的水產區。(美聯社)

 

包括中共機關刊物《求是》、《學習時報》最近都發表反對西化刺激經濟政策的文章,熟悉北京決策圈的人士認為,此時放出風向球,意在回擊國內外敦促政府採取更多措施刺激經濟的呼聲。不過中國畢竟也有從「動態清零政策」突然轉向的前例,如果中國經濟狀況實在太差、距離5%的成長目標太遠,或許習近平政府最終還是會祭出更激進的刺激措施。

《華爾街日報》稱,多年來中國政府一直不願加大力度押注刺激消費。中國官員抗拒採取一些會鼓勵人們減少儲蓄、增加消費的政策調整,比如擴大醫療福利和失業救濟。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主任郝福滿(Bert Hofman)表示,中國家庭從社會保障體系中獲得的現金福利僅占GDP的7%,約為美國和歐盟比例的三分之一。瑞銀的數據顯示,2022年中國家庭將可支配收入的33.5%用於儲蓄,高於2019年的29.9%。中國的家庭儲蓄率一直位居全球最前列。

經濟學家和消息人士指出,中國政府可能採取的選項包括加大基礎建設、增加政府重點項目支出、在最近幾次降息之後進一步放鬆信貸。《學習時報》8月16日刊登的文章就指出,投資不該只是形成即期需求、更要作為成長的真正動力。《華爾街日報》指出,北京傾向讓政府在促進經濟成長扮演核心角色,包括將資金引導到半導體、AI等有助於推進中共目標的重點項目。許多經濟學家擔心,這麼做仍不足以重振中國經濟。

2023年8月23日,北京一名男子躺在辦公樓外的綠地上滑手機。(美聯社)
2023年8月23日,北京一名男子躺在辦公樓外的綠地上滑手機。(美聯社)

由於投資於道路、工廠和其他硬資產來驅動經濟成長的回報率不如過去,而費在中國經濟中所佔比重仍然較小,經濟學家認為促進消費才是長期提供成長動力的正辦。如果不盡快提出提振經濟的對策,中國等待的時間越長、陷入長期經濟停滯的可能性就越大,中國甚至會從全球成長的動力淪落為世界經濟的重大風險。

喜歡這篇文章嗎?

國際中心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