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莫忘6次修憲初衷─建構臺灣「效能」與「民主」的國家運作體制

2023-08-18 06:10

? 人氣

李登輝總統決意以時間換取空間,採「修憲」方式進行國家運作體制改革,避開恐會引發朝野暴力抗爭流血甚至遭致兩岸武力衝突的「制憲」方式。圖為第三屆國民大會第四次會議。(新新聞資料照)

李登輝總統決意以時間換取空間,採「修憲」方式進行國家運作體制改革,避開恐會引發朝野暴力抗爭流血甚至遭致兩岸武力衝突的「制憲」方式。圖為第三屆國民大會第四次會議。(新新聞資料照)

前言:

2024年01月13日將同時進行第16任總統、副總統,以及第11屆立法委員選舉,不管是三角督或四方陣營,各總統參選人、立委候選人為拚勝選,競選口號滿天飛,不管是「信賴臺灣」、「相信美好臺灣」、「用性命顧全台灣的安全」、「主流民意大聯盟」…,哪位參選人能提出讓民意認同的「執政價值觀」,給予臺灣這塊土地上生活的人民可信賴的希望,更是此次選舉勝敗的關鍵。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臺灣在面對對岸中共「一個中國」政策施壓下,仍受到美國等西方國家給予相當自主獨立的主權行使空間,臺灣堅守自由民主與人權保障的「普世價值」是重要的關鍵點。而台灣能從「保守」與「威權」體制轉型成為民主自由國家,在轉型的遞嬗演變中,李登輝總統主導的「不流血的寧靜革命」絕對具有成敗關鍵性的史頁。而李登輝總統「不流血的寧靜革命」的真正價值觀,各參選人應深入領悟,方能承先啟後,俾利開創「人民信賴,團結榮耀」的臺灣。

啟念:

李登輝總統在「為主作見證」一書中,對蔣經國先生在世時說過的兩句話,深深觸動他進行台灣政治本土化、民主化,脫離中國5千年封建皇權統治思想。這兩句話是:

一、「我也是台灣人」。

二、「以後蔣家不會有人繼任總統」。

蔣經國先生逝世,由李登輝繼任總統。面對當時的政治環境,李登輝總統稍處理不慎,臺灣即有可能陷入動亂:

1. 須面對動員戡亂時期:黨政軍三大權勢皆是由「黨國大老」掌控;
2. 須面對當時所謂的3「國會」:國民大會、立法院、監察院皆是由任期已長達40幾年,代表「法統」的第一屆3. 資深中央民代把持;
4. 須面對反對勢力:民進黨對國民黨政權正當性的挑戰與攻訐;
5 須面對風起雲湧的學生運動:要求政治改革的「野百合學運」;

要妥善解決這些問題,李登輝認為,唯有把從中國大陸帶來台灣的「法統」-中華民國憲法,整修成一部適合臺灣現況與符合世界民主潮流價值觀的中華民國在台灣的憲法。

李登輝。(新新聞資料照)
前總統李登輝。(新新聞資料照)

成果:

李登輝總統決意以時間換取空間,採「修憲」方式進行國家運作體制改革,避開恐會引發朝野暴力抗爭流血甚至遭致兩岸武力衝突的「制憲」方式。

於是,在李登輝先生主政12年期間,從1991年4月22日國民大會三讀通過至2000年4月25日公布施行止,耗費9年的時間進行了6次修憲,從筆者整理製作的「臺灣修憲歷次沿革簡析表」,可以觀察到每次的修憲會議其實都是在進行重大的國家體制改革修建工程:

第一次修憲:

重要修憲成果有1.完成廢除造成「萬年國會」的動員戡亂臨時條款,並終止動員戡亂時期;2.決定以中華民國自由地區(即臺灣、澎湖、金門與馬祖等島嶼)為範圍改選第二屆中央民意代表。而中央民代的定期改選,就是在落實「主權在民」的民主理念。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