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典蓉專欄:柯文哲當然不是馬克宏

2023-06-29 06:20

? 人氣

2024總統大選開打以來,民眾黨主席柯文哲已證明他能主導議題、左右選舉,但接下來才要進入能不能贏的深水區。(資料照片,柯承惠攝)

2024總統大選開打以來,民眾黨主席柯文哲已證明他能主導議題、左右選舉,但接下來才要進入能不能贏的深水區。(資料照片,柯承惠攝)

民眾黨總統參選人柯文哲近來聲勢鵲起,他有沒有機會成為台灣的馬克宏也成為評論者分析的參考點,不過,當柯文哲被拿來和馬克宏相比,透露的不是柯文哲的優勢,反而是他的困境和難題。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在有既定政黨建制的民主國家中,一個新興政黨不但能拿下30%以上的得票率,而且同時贏得總統和國會多數的,法國總統馬克宏堪稱第一人,事實上,馬克宏在2017參選總統一年多前才成立「復興黨」(原名共和前進黨),該黨第一次投入國會大選時,還從網路上徵求人選,約有一半新人,最後卻拿下近3成得票,進入第二輪選舉後大獲前勝,拿下5成多的國會席次。馬克宏能,為何柯文哲不能?

馬克宏受益於主流政黨犯錯 柯文哲可因國民黨犯錯獲利?

觀諸2017年時的法國大選,馬克宏能夠異軍突起,除了他個人的魅力外,二個主流政黨犯錯也是關鍵因素,當時主流政黨中的中間偏右政黨侯選人費雍選前爆發濫用公款弊案,支持度大跌,這個突發因素影響選票流動,若拿來與台灣這次總統大選相比,國民黨總統參選人侯友宜本人雖未出現弊案,但提名後表現不如預期,聲勢因此下挫, 也是大選當中的突發因素,但和法國共和黨是在選前一個月左右爆發弊案相比,目前離大選投票還有6個月時間,又非侯友宜本人操守問題,侯團隊並非沒有補救空間。

馬克宏參選時第二個主流政黨犯的錯誤,則是結構性的難解問題,馬克宏聲勢可以摧枯拉朽,主要是主流政黨中的社會黨在該次選舉幾乎是土崩瓦解,當時仍是執政黨的社會黨竟然只拿到6個百分點,不但落後於馬克宏的「共和前進黨」、共和黨、極右派的民族陣線,甚至還輸給極左派的「不屈法國」;出身社會黨的馬克宏當然從該黨的崩盤獲利,不但趁機吸收社會黨的人才也席捲中間偏左的選票。

2017法國兩大主流政黨才拿26%選票 2020台灣藍綠合拿9成5選票

有悠久歷史傳統、在第五共和出現兩席總統的社會黨為何瞬間沒落,大概出好幾本論文探討也無法窮盡,這裡要說的是,要出現如社會黨和共和前進黨這樣政黨解組及重組的大變動,必然是政經情勢都出現鉅變,而不是政黨領導人犯個小錯而已,這跟社會黨無法因應金融風暴後的歐洲政局民粹化有關,但這梩要說的重點是,觀諸台灣目前政局,確實已出現暗流,才會有柯文哲異軍突起的空間,但這樣的伏流,仍不能和法國2017年時的鉅變等量齊觀。

2017年總統大選法國左右兩大主流政黨只拿下26%得票,到2022年更只剩不到7個百分點,被極左極右超越,昔日大黨變小黨,昔日極端政黨躍居前排,若拿台灣來比擬,我們能想像台灣基進取代民進黨,而新黨取代國民黨嗎?事實上,台灣兩大主流政黨之前幾乎壟斷政治版塊,2020總統大選兩大黨拿下9成5得票,第三勢力幾無生存空間;其中,民進黨不用說坐穩3成5的基本盤,幾乎可說是鐵板一塊,國民黨雖然起起落落,至少還有3成得票,更別說地方縣市長選舉時,國民黨都可拿下將近5成得票,單單這樣的政黨結構,柯文哲再強,也不可能成為台灣的馬克宏。

柯文哲難以複製馬克宏國會過半策略

這不只是柯文哲個人可以拿到多少票的問題,也影響民眾黨區域立委提名策略,法國主流政黨既已崩解,馬克宏的新政黨儘可以盡量提名,再加上絕對多數二輪投票制的加持,馬克宏提名的中間勢力,都有可能在第二輪過關;相反的,柯文哲站在拉抬民眾黨得票的立場,理論上應該盡量在每個地區提名,但結果可能會因此和藍營小雞對立,而且各區都提名其實有利民進黨,不符柯文哲三黨不過半的大戰略,換句話說,綁住柯文哲區域提名的不只找不到適合人選而已,也包括民眾黨的整體戰略。

然而,做為台灣第一個有意義的第三勢力(並不是從其他主流政黨分枝而成),柯文哲此次投入總統大選,即使不能翻轉既有的政黨結構,但能夠三足鼎立,打破既有兩黨壟斷的政黨結構,透過選舉對公共政策討論的激盪,已對台灣帶來實質影響。

柯文哲帶動年輕世代對公共政策的參與和討論

第一、年輕世代的問題首次躍上成為選戰主軸, 注意,我講的是年輕人的問題,並不是年輕人,這幾次大選年輕人的走向當然是焦點,但其實仍是為政黨附庸而已,並無主體性;相反的,這次由於柯文哲在年輕選票獨佔鰲頭,逼得兩大黨必須正視年輕世代的生存困境,而不能只顧守既有的基本盤。賴清德的私校補助因此而來,但爭取年輕人再度走上過去如老農津貼民粹補貼的老路對年輕人有效嗎?這牽動的是和年輕世代相關的另一個議題,那就牽動到第二點:公共政策討論的品質。大撒幣、政策買票通常是執政黨的選舉利器,然而,政策買票基本上是違反世代正義的,因為這是為了討好這一代而剝奪無法抗議的下一代,即使補助私校表面上看來是嘉惠年輕人,但是在未解決私校品質問題而無差別的補助下,因此而被掩蓋的教育問題和財政問題仍然要由下一代付出代價。藍綠政黨無法了解柯文哲為何深受年輕人支持,其中一個通關密碼就是「財政紀律」,財政紀律的基本精神就是:不要在這一代就將未來的資源揮霍怠盡,政策買票顯然違反這個原則。

第三:政策討論進入直球對決的深水區;這也和年輕世代有關,因為過去累積延宕不處理的問題,也是即將要成長的這一代要付出代價的,就如國際上反全球暖化的健將有不少年輕世代一樣,台灣2025非核家園假象其實難以為繼,接下來不論是缺電或是碳排巨幅成長,受害最深的同樣是下個世代,日前柯文哲及侯友宜都表態核二核三廠延役,連代表執政者的賴清德都必須繞彎宣示戰爭時啟動核能,就是因為能源問題已經迫在眉睫,柯文哲甚至願意重新評估是否重啟核四,走到核四這一步其實已進入暴風圈,這畢竟是多年未解的重大爭議,多數侯選人避之唯恐不及,柯文哲選擇走入深水區;服貿也是同樣的狀況,當蔡政府可以一面仇中一面還繼續維持當年痛批為糖衣毒藥的ECFA時,柯文哲卻冒著被抺紅的風險,打算討論是否重啟服貿,這些討論不論對選情是福是禍,唯一的好處是凸顯柯文哲願意直接面對問題。

柯文哲的存在,帶動一整代關注公共政策的青壯世代,逼得藍綠政黨都必須回應並精煉自己的主張和政策,這是柯文哲參選的一大好處,台灣面臨的內外危機和變局,已經不容許政黨和政治人物繼續打混下去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

吳典蓉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