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故鄉國政論壇》以「長健」與預防醫療相輔相成 營造友善生養環境

2023-06-20 05:40

? 人氣

隨著少子化及老齡化的趨勢,少數人交稅,是沒有辦法照顧那麼多人的;解決的辦法,要讓長照的需求消失或降低。歐美國家都在推動--讓自己維持健康,到生命的終點,是每個人的責任。(示意圖,安康長照提供)

隨著少子化及老齡化的趨勢,少數人交稅,是沒有辦法照顧那麼多人的;解決的辦法,要讓長照的需求消失或降低。歐美國家都在推動--讓自己維持健康,到生命的終點,是每個人的責任。(示意圖,安康長照提供)

負責柯P國政白皮書的「台灣新故鄉智庫協會」,於日前邀集專家學者,針對預防醫療、長照政策、精準醫療及友善生養等社會大眾深切關心的問題,舉辦「預防醫療與友善生養」座談會。座談會由協會秘書長蘇進強主持,與會出席的專家學者,包括:智庫策略長莊錦華、臺大醫院許立民教授、前國立台北教育大學莊淇銘校長、馬偕醫學院李安生教授、前台北市教育局曾燦金局長、前新北市衛生局長林雪蓉等人。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230616-「預防醫療與友善生養」座談會。(台灣新故鄉智庫協會提供)
「預防醫療與友善生養」座談會。(台灣新故鄉智庫協會提供)

敬老養老  柯P具苦民所苦的同理心

曾擔任台北市社會局長的台大醫院許立民醫師表示,對柯P來說,他的醫療專業是3位總統候選人中最強的,急診室與葉克膜的豐富經驗,讓他對醫病關係更有「苦民所苦」的同理心。首先,應該探討台灣老人擔心甚麼?從長照1.0、2.0,預算從40億上升到500億;23個縣市長都在長照政策作為上,激烈競爭,互有長短。近10年來的每一場選舉,都會在候選人政見中發現它的蹤跡。其次,要探討年長者需要什麼?舉例來說,45歲以上國民,每3年可接受一次成人健檢,65歲以上長者,每年接受一次老人健檢。但根據衛福部統計各縣市接受健檢的比率,以嘉義縣市45%最高、臺北市大約20%。所以當我們想用健檢數據,來說明城鄉差距時,會有從台北看天下的氛圍,但事實證明並非如此。

許立民指出,目前3位總統參選人的最大交集,都有完整8年的縣市施政經驗,而老人政策,是目前台灣最大的差距,每個縣市都有各自的老人福利政策,但不能用同一套標準,因為部分縣市財政負擔不起。例如老人健保費的問題,對財政是沉重負擔,柯沒有很認同;賴在任內不認為補助老人健保費是對的事情;而侯對健保費的補助,只補助一部分,不是全額;但這都違背全民健保的初衷,造成世代間的傾斜!相對於財政困難的縣市,又要如何應對。其他老人福利問題,如補助裝假牙、三節慰問金等,在選舉過程中,都是會被關切的議題,候選人也必須有所了解。

許醫師指出,長照不太好用,是臺灣民眾對長照普遍的共識與認知,很可能是受到健保太方便的影響,相對於長照申辦程序過於繁瑣、效率差,不便民及品質不如預期等,這個部份是要承認的事實,但要提出解決方案,了解民眾不滿意的原因,要有政策性的宣示。

他說,身為下任總統候選人,要與人民站在一起,坦然面對問題的務實面,才能得到人民認同及年長者支持。侯、賴,是傳統型的政治人物,柯就不同;所以柯與長者互動,不要學一般政治人物做過於表面化的動作,要關心長者切身的事,再加上身體保健、醫療方面(按時吃藥、量血壓)的專業提醒,才能獲得老人家感同身受的認同,這也切合柯的行事風格與特質,希望給臺灣不一樣的總統。

他又說,預防醫療基本上要持續預防保健、自主健康資訊的宣教,降低患病風險,並兼顧藥物、飲食與生活習慣。無論是篩檢或治療,都是好事,但還是有分不同等級;能夠治療的疾病,我們去篩檢,才能早期發現與治療。

長健為主長照為輔  健保才不會破產

莊淇銘教授發言時,認為好的政府,要做對的事,再把事情做對;做對的事情,就是方向,方向不對,再往下努力做更慘。他二十幾年前就曾向教育部建言,暫停再增設大學;因為今年要入學的大學生資料18年前就有了,而臺灣有51所大學,是近20年通過設立的,但政府完全無視於大趨勢。現在大學退場問題,應該早20年前就開始併校;長照問題也是一樣,一定要把制度改良,讓它能夠永續。不能永續的制度,就是把責任推給下一代,加稅也交給下一代。社會在變遷,新的社會有新的人口結構,以前是金字塔,現在是倒金字塔,不能再用過去的思維,我們需要新的觀念、長遠計畫,要與時俱進。

莊淇銘指出,讓高齡者知道生病了,去看病,這是舊觀念!現在觀念,是你本來就不用生病,把原因找出來去掉,就不會生病,再慢慢建立「維持健康,是你的責任」的觀念。日本將維持健康的權利義務立法規範,並納入地方政府和企業,對員工的健康管理,負起監督及連帶責任,如果某個人不維持健康,所屬公司、機關也要受罰,讓整個社會養成健康習慣。

鼓勵壯世代自主長健  才能降低長照負擔

莊淇銘說,在社會舊觀念印象中,100歲的老人應該需要坐輪椅;但隨著科技、醫療技術發展及生活方式、習慣的改變,對老年的刻板印象,應隨之調整。北歐國家芬蘭,對於老年人的政策目標,就是臨終前2週,才需要被照顧。台灣為什麼要長照?因為老年人要被照顧,一般家庭大都無法承擔完善照顧責任,要仰賴長照來補足。隨著少子化及老齡化的趨勢,少數人交稅,是沒有辦法照顧那麼多人的;解決的辦法,要讓長照的需求消失或降低。歐美國家都在推動--讓自己維持健康,到生命的終點,是每個人的責任。

他引用天下雜誌的資料,指出台灣目前有110萬失能的人,平均要照顧9.9年;而政府從長照1.0到2.0,只看到問題,也是用舊思維來處理,推動政策沒有考慮永續發展。隨著出生率往下,人口結構改變,長照基金再過三年就會破產,要如何解決?他建議:政府對目前需要照顧的人,應繼續照顧,但另方面更要開始積極推動長健,才能使長照經費的需求逐漸減少,不然就需要另覓財源來維持;但隨著長健的人數增加,經費不足的狀況,應該可以扭轉回一個平衡點;健保也是一樣,所以要「用長健告別長照,長健為主,長照為輔」,同步解決長照及健保破產問題。所以不管在哪個年齡層,都要維持長健,那社會自然就維持健康。政府應推動維持健康是一種責任與義務;社福單位或公設關懷中心,應營造年長者年輕、健康的互動環境,在公園等公共場域,廣設長健的運動設施,在任何地方都可以接近運動,而不受限於地區運動中心,並建立長健輔導員、建構長健文化,健康飲食、運動、學習。

偏遠地區長照應彈性多元 並以專屬運動處方助老長健

前新北市衞生局長林雪蓉,也分享她之前在衛生署的工作經驗,對於偏遠地區的長照服務,在執行上是比較困難的。大家普遍希望能多元化、在地化,可運用各種不同方式,但很多機構都不太願意承接,就像健保一樣,偏遠地區雖然交了保費,醫療資源還是很難到達。對此思考可否從被照顧長者的親屬或鄰居中,遴選有意願者,施予訓練,就近服務需要長照的長者,政府同樣提供長照經費給付;藉此解決因地域偏遠,醫療資源及人力不易到達的困境。

林局長也指出,近期北市府提出年長者的健康與體能訓練規劃,擬由專科醫師,依年長者身體狀況的需求,開立專屬運動處方,再結合運動中心的體能教練,協助指導;並就近規劃場地,如住家附近公園、活動中心或釋出學校閒置的空間、設施,做為老人家運動休閒及學習的場地,增進老人體能與健康,縮短或延緩長輩失能的時間;至於運用學校場地設施,涉及土地使用的法規問題,需要透過修法及跨部會溝通來尋求解決。

長照公衛二合一 精進橫向協調配合

林雪蓉嚴肅的說,政府已經很久不曾對現有的公共衛生人力量能,進行核實評估與精算,在面對類似新冠疫情這種不預期的突發事件或全球性傳染疫病時,整體醫療衛生體系能否負荷,殊堪憂心。而日本,長期以來就將介護長照和公共衛生結合,定期關懷長者健康照護狀況及實施衛教。臺灣則是將二者分開,應該做資源整合,使照護措施上更加完整。而長照歸衛福部業管,但在地方執行面,是要分工協力的連續性的工作,無法完全切割。公共衛生及長照,都會有民間委託單位參與,如醫療院所、長照機構等,聯繫溝通有些複雜,往往會產生協調配合的問題。

預防醫療或照護 壯世代可彌補缺工與少子化問題

前台北市教育局曾燦金局長建議,柯P要有整合性的老人政策提出,把老人學習、活動娛樂、預防醫療、精準醫療的理念涵蓋進去,他希望讓柯P的醫學專業和老人照顧、親近老人,做一個連結,才能讓年長的民眾對柯P有更多的瞭解與支持。許立民教授也認為,65歲以上長者的健康問題,要預防重於治療。長健所涉範圍不僅在於預防醫療或照護,應結合到少子化、缺工及壯世代再次投入職場或以志工等不同形態,重新投入社會做出貢獻。至於長照部分,應包括遠距醫療、精準醫療等科技化的政策論述,與柯P的形象較為契合,過於表演式的呈現,不符柯P的調性,可以呈現醫療專業的關懷,提醒長者注意健康,並提出照顧老人具體政策及預算來源,互相搭配。

未來趨勢 精準醫療對症下藥

馬偕醫學院李安生教授指出,2011年美國國家研究會對「精準醫療」的定義:必須要形成一個知識網絡,包含基因體、蛋白質體、代謝體、表現體學;將資訊納入資料庫,運用AI輔助,對疾病進行精準治療與預測。之前的精準醫療,如婦女懷孕初期,所做的基因檢測;而現在的精準醫療,則使用高通量檢測儀器,進行人類基因解碼,在治療給藥前,先做相關檢測後,依檢測結果,使用不同藥物加以治療;例如:治療某個癌症,使用相同藥物,但效果因人而異,甚至可能無效。精準醫療的優點,可提升用藥安全與效能,早期診斷、對症下藥,這也回歸預防醫學的領域,透過檢測,預防疾病,提供個人化的健康管理、協助藥物研發及醫療資源有效運用。目前的精準醫療檢測成本已大幅降低,效能也有所提升;台灣大部分藥廠,都在做這方面的研發。而臺灣發展精準醫療的一大優勢,是我們有健保資料庫,未來可與各方研究資料整合,建立統一的規範、評估機制及共用資料系統,全面提供醫療機構運用。

許立民指出「精準醫療」牽涉智慧醫療的推動,我國90%的醫療資源都在健保,受限健保經費要照顧大多數人,過於高價的醫療器材或技術,健保往往是不給付的。而精準醫療,目前仍不是廉價的醫療技術,它的推動與普及化,還需要一段時間,也需要透過修法,制定新的制度。

友善生養 降低義務教育年齡至五歲 公私協力做教保

針對少子化,曾局長提到,近期有79%的民調,支持由5歲開始納入義務教育;3到4歲,納入免費國民基本教育;這需要配合修改教育基本法及公民教育法,用2至4年的時間來完成。現今雙薪家庭的父母,比較需要職場互助式的托育教保機構,政府應鼓勵企業設立托兒所和幼兒園,公私協力,照顧自己的員工;對此政府要有獎勵機制,如減稅或獎勵金來支助,但申辦手續要簡化。

曾燦金說,柯P在北市府時,推動過七成到七成五的公共化的教保服務,用公托、非營利及準公共化的方式,幫忙年輕父母兼顧工作與養育需求。在醫療健康部分,有兩個部分可以再補強,一個是醫療保險協助,0到6歲,如果遇到一些急難、罕見疾病時可以協助。第二是設立跨部門的早期療育委員會,對0到6歲身心障礙孩子,能夠早期發現、早期介入,避免延遲治療,造成更嚴重的身心障礙。綜觀目前中央及各縣市的育兒、托兒津貼補助,只有金額多寡的差別,實質意義不大。社會福利部分,我建議中央應協同地方政府,設置社會福利基金專戶,幫助0到6歲的孩子。

0到6歲國家養須有完整配套

許立民醫師認為「0到6歲國家養」的政策應有週延的配套規劃,才不會造成既有的措施受到排擠,曾局長則補充說明鼓勵生養的「百萬基金計畫」構想,旨在將目前中央及地方政府,鼓勵生育各項福利補貼措施,加總集合成一筆較大金額,一次核予生育新生兒的家庭,讓家長自主規劃使用,採專戶、指定用途的方式,確保補貼款項用於新生兒身上,以支應不同家庭生養需要。但執行面上,確實要思考對諸多配套措施,應再深入研究。莊錦華策略長也認為,推動「0到6歲國家養」政策,需要多方面思維,當大家都聚焦0到6歲,那6歲之後呢?生養問題,是多面向的,需要政府與民間合作推動,營造整體友善生養環境,才能誘發年輕人生養意願。

主持人蘇進強在座談結束前,特別表示柯P對照護長者、預防醫療十分重視,而「長健」更是降低長照負擔的重要起步,配合其他預防醫療與精準醫學的措施,才能讓「壯世代」樂活。而針對少子化、友善生養部分更是國安議題,曾局長所提降低國民義務教育至五歲,也已經納入國政白皮書。

*本文由台灣新故鄉智庫論壇授權刊登。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