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評:台積電「只能相信他」VS.美國商會「遠遠落後」

2023-06-09 07:20

? 人氣

未來是否缺電,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說政府說夠「我們也只能相信他」。(圖片來源:台積電提供)

未來是否缺電,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說政府說夠「我們也只能相信他」。(圖片來源:台積電提供)

近日能源政策再次成為焦點,台積電、美國商會不約而同的表達對未來供電的憂心、質疑蔡政府的能源政策。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日前在股東會上,被問到缺電問題時回答:「台灣政府認為我們電是夠的,我們也只能相信他」!這句「只能相信他」馬上引爆,因為外界解讀是一種「無奈的相信」─明明不太相信、但不相信也不能怎麼樣,因此最後「只能相信他」。與此同時,美國商會發布最新《2023台灣白皮書》,表達了對我國能源政策的擔心,指台灣要大幅調整能源結構,但進度仍「遠遠落後」。

台積電與美國商會對能源政策與供電未來的憂慮,表達方式不同、重點稍有不同,但都指向2點:一個是供電不足憂慮,一個是綠電不夠問題。

半導體教父張忠謀曾當面對當時仍是總統的馬英九說過:台積電是一分鐘都不能缺電。因此,劉德音那句充滿無奈、甚至嘲諷的「台灣政府認為我們電是夠的,我們也只能相信他」,最重要的就是供電不足的憂心,特別是因半導體越是尖端製程、耗電越多,而近年台積電在南部新建的5奈米、3奈米新廠,就是所謂的「吃電怪獸」。但與此同時,蔡政府能源政策的非核家園,卻是要把南台灣恆春的核三廠除役,在明年與後年各有一部機組停機除役,一正一負之間,落差與缺口出現。

雖然台電增建天然氣電機組,但是否補上缺口在未知之數;北部與中部同樣有有缺口問題存在,台積電要落腳竹科、中科的2奈米廠的供電充裕、穩定嗎?政府都說沒問題,台積電「也只能相信他」,但真能信嗎?

另一個重點是綠電,外界較忽略這部份,但其實台積電是有著墨綠電。因應全球減碳趨勢與業主要求(所謂RE100的綠電要求)等因素,台積電需要購買大量的綠電,「都市傳說」說台積電把全台綠電都買光了。劉德音特別說明:全台90% 綠電都是由台電購買,只有10%拿出來自由買賣,而台積電只有購買掉這其中的 4% 左右。不過,重點是台積電對綠電有需求,而國內顯然難以滿足,「台灣的綠電相較其他地方發展的確比較慢」。

至於美國商會則直接談台灣大幅調整能源結構,但進度仍「遠遠落後」,因此要求政府要加速。這種說法避開「核電不核電」問題,只說台灣決定廢核後,未來能源供給,就高度取決於綠電開發與更依賴天然氣。不過,對供電不足的擔心則是意在言外,例如調查中就十足反應此反應─有74%的美商關切電力是否能穩定供應,認為這是台灣最令人擔憂的能源問題, 67%的受訪者擔心綠色能源供應是否足夠,白皮書更直接說「供電穩定已是必須馬上處理的問題」。

蔡政府能源政策的錯誤與問題越來越凸顯、嚴重,而且問題不僅是在供電足夠與否而已。這個能源政策的根基是非核家園的神主牌,這個基礎讓蔡政府在全球所有國家(德國除外)都讓核電廠延役、增建新核電機組時,要核一、二、三如期除役、核四不重啟,這個決策讓台灣少了原本可占2成左右的核電,減少的核電要用蔡政府花大錢建的綠電取代。

這當然是一個愚蠢又外行的決策。增建綠電是必要、也是全球趨勢,但其它國家是用綠電替代火力發電(煤、氣、油等),只有台灣是用綠電替代不污染、不排放的核電;偏偏台灣增建綠電有其限制與問題(如光電容量因子偏低),結果建設的速度慢、前景有限,2025年已不可能達到占比2成的目標,估計只有1成左右。但廢核步伐依舊,因此2025年時,台灣的火電占比可以到9成左右。蔡政府難道不知,那些對綠電有需求的企業而言,核電也可視為綠電嗎?

如此發電結構,空污與排放肯定惡化,台灣近年在國際評比的減碳成績居末段,網上嘲諷蔡英文要民眾「用肺發電」就是這個道理。這個能源政策未必供電就會不夠,只要「膽子夠大心夠狠」,卯足勁來把火電增到最多、開到最高,供電還是會夠的─現在蔡政府就是這麼作,看看蔡執政以來增建與規劃中的火電機組有多少就知道了。但這種作法終究不可能持續,不論是內部的社會與民眾反彈、抗空污,或是外界對台灣減碳無成的壓力,火電擴增終有極限,缺電是否能避免就難說了。

外界對廢核能源政策的質疑,行政院長陳建仁說:「非核家園」是台灣很重要的共識,也是社會與整個世界的趨勢。這是百分之百的胡扯與謊言,國內民調在幾年前就已翻轉,支持用核電的比重過半且遠超過堅定廢核者,這就是「以核養綠」公投能過關的原因。陳建仁更該看看國外,減碳老早就取代非核成為全球最重要的環保議題,許多先進國家都在增建核電、讓舊核電廠延役。

陳建仁這番話,讓人連要說出「我們也只能相信他」都很難!

喜歡這篇文章嗎?

主筆室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