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踏上截然不同的發展道路:《世界不再是平的》選摘(1)

2023-06-14 05:10

? 人氣

第二次世界大戰:1943年摩洛哥卡薩布蘭加會議,由右至左分別為英國首相邱吉爾、自由法國領袖戴高樂、美國總統羅斯福(Public Domain)

第二次世界大戰:1943年摩洛哥卡薩布蘭加會議,由右至左分別為英國首相邱吉爾、自由法國領袖戴高樂、美國總統羅斯福(Public Domain)

從第二次世界大戰開始,美國人才真正邁開他們的大步。經過三年狂熱的動員,他們不但崛起成為史上最大的遠征強權,同時在許多舞台上執行整合的軍事行動,並在戰後成為占領所有戰敗國的唯一交戰國。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還不只如此。在邁進羅馬、柏林和東京的路上,美國人發現自己控制了所有三個大陸、兩個大洋盆地的經濟、人口和流通的關鍵節點。藉由租借協議和直接的兩棲攻擊,美國人現在控制可以攻擊西半球和東半球的所有重要發射台。加上擁有龐大的戰時海軍,美國人很自然地變成歐洲和亞洲問題的決定因素,不管是金融、農業、工業、貿易、文化或軍事方面的問題。

如果歷史上有過一個強權有能力嘗試支配全球—成為一個新羅馬帝國—那就是美國。而如果有一個好理由讓美國做這種嘗試,那就是在德國的戰火平息後蘇聯崛起所引發的核子競賽。

但這並未發生。

反而美國提議與它的戰時盟友達成一項協議。美國人將派遣他們的海軍—唯一撐過大戰的大國海軍—巡邏全球海洋和保護所有國家的商務。美國人將開放市場—唯一撐過戰爭的大國市場—給盟國出口所有產品以協助它們恢復繁榮。美國將擴大戰略大傘以覆蓋所有國家,以使美國的所有盟邦不必再擔心被侵略。

1973年,美蘇冷戰「低盪」時期,蘇聯領導人布里茲涅夫訪問華府,拜會美國總統尼克森(Wikipedia / Public Domain)
1973年,美蘇冷戰「低盪」時期,蘇聯領導人布里茲涅夫訪問華府,拜會美國總統尼克森。(Wikipedia / Public Domain)

但有一項但書。你必須在美國炮製的冷戰中選邊站。你可以既安全又富裕,可以盡情發展你的經濟和文化,但你必須與美國人站在一起(實際上是站在前面)對抗蘇聯。美國人無須打造一個全球範圍的帝國,只要賄賂盟國來圍堵蘇聯。這種作法的代表詞就是以新罕布夏滑雪勝地為名的布列敦森林(Bretton Woods)協定—在展開諾曼地登陸後不久,美國首次在這裡宣布這套體系。也許一般人較熟悉的是二次大戰後的自由貿易時代,或簡單的說是全球化。

聽起來這有點像逃避責任,是不是?既然已經獲得勝利,美國人為什麼要放棄打造世界帝國的大好機會?

部分原因是,這是一場數字遊戲。在一九四五年,美國人口大約等於西歐人口的總和,而西歐人口也約略與蘇聯人口相等。即使不計算人口眾多的東亞和南亞,美國在二戰結束時不但沒有維持所占領土所需的軍力,而且簡單的數學也顯示美國沒有足夠的軍力來維持一個全球帝國的運作。

部分原因是,這是一場遠距的競賽。即使美國海軍強大無比,大西洋和太平洋都是不可小覷的護城河—對兩個方向來說都是如此。

後勤和維繫數千英里外永久性前方駐軍體系的成本和難度,實際上使得競賽不可能成功。隨後的幾十年美國人發現,如果當地人不歡迎你,那麼占領一個遙遠國家將很困難。即使一次管理一個國家,韓國、越南、黎巴嫩、伊拉克和阿富汗都讓美國人感到難以處理。想像如果同時占領德國、法國、義大利、土耳其、阿拉伯半島、伊朗、巴基斯坦、印度、印尼、馬來西亞、日本和中國(以及韓國、越南、黎巴嫩、伊拉克和阿富汗)會是什麼情況。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