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聿文觀點:中美春暖花未開

2023-06-01 07:00

? 人氣

然而,從王文濤同雷蒙多和戴琪的會談來看,這種回暖是非常脆弱的,隨時有可能被某個意外事件或者美國的某項對華政策打斷。根據中方通報,王文濤和雷蒙多的會談,中方用了坦誠、專業、建設性的交流來表述;王文濤和戴琪的會談,中方用了坦誠、務實、深入的交流來表述。雙方交流的議題,除美對華經貿政策外,對前者是半導體政策、出口管制、對外投資審查;對後者是經貿領域涉台問題、印太經濟框架、301關稅。由此可見,雙方是各說各話,強調各自的立場,唯一的共識就是雙方同意繼續保持交流溝通。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中國商務部長王文濤。(美聯社)
中國商務部長王文濤。(美聯社)

缺乏最基本的信任

換言之,中美經貿高層的這兩次會談,唯一的結果就是雙方主管官員見了一面,並同意下次繼續見面。有很多人會說,從中美關系的現狀看,見面總比不見面要好,見面哪怕吵架,能讓對方明白自己的底線和訴求是什麼,從而避免誤判。確實,見面也有作用,但僅此而已。如果雙方在利益有很大交集、相對能夠達成妥協的經貿領域,都沒有任何共識,那麼在關乎各自戰略安全的外交和國防領域,要想取得任何一點共識,就更不可能。故可想像得到,即便中美防長不日可以非正式見面,也一定在相關議題上針鋒相對,寸步不讓。

這不免讓外界猜疑,這種為見而見的會談是否有何必要,中美為何不能跳出各自的利益算計,從一個更廣闊的人類的利益來處理雙邊關系?關鍵還是信任缺失,這是中美全部問題的症結所在。沒有最基本的信任,雙方就只能全力以赴進行對抗。同謝鋒相熟的復旦大學教授吳心伯日前接受中國媒體采訪時認為,中美關系目前面臨兩個最主要的問題:一是美國對華認知不正確,把中國看成最主要的戰略競爭對手,認為中國要挑戰現有的國際秩序;二是美國在對華政策的設計上,把競爭作為中美關系的最主要部分,而競爭實際又是遏制和打壓中國。美國對中國所以有這樣」不正確」的認知和政策,正是互信缺失造成的。因此中國想要美國重新校正對華認知,改變對華的競爭政策,至少在未來幾年,都沒有可能。

怎樣構建互惠措施?

但總不能讓這種狀況無節制地蔓延下去。美國智庫史汀生中心資深研究員羅伯特·曼寧最近建議,美中應」以互惠措施為基礎,一小步一小步、一塊磚一塊磚地來建立某種程度的信任」,如雙方重新開放被關閉的領事館、放寬學生和教師的簽證、開展貿易技術談判以及為人工智能等新興科技制定規則等。

另一位中國問題專家、布魯金斯學會高級研究員何瑞恩也撰文稱,華盛頓可以優先考慮與中國的直接、私下外交,「私人信件、電話、國家安全顧問之間的安靜談話、低調的訪問以及通過大使館進行的工作,將為美中關系取得進展帶來更大的前景」;同時「暫停與北京就處理兩國關系的危機管理機制和原則進行談判,在目前的關系氣氛下,推動這些話題將會加劇而不是降低風險」。他還指出,美國越是完全依賴威脅和懲罰來與中國打交道,並從生存的角度來構建競爭,美國的盟友和伙伴就越可能「踩剎車」,以防止被推入與最大貿易伙伴的正面對抗,美國的合作伙伴中很少有國家對加入一個反華集團感興趣。這些建議都很有道理,也有必要,然而問題是,誰先邁出第一步,北京還是華盛頓?

從這個角度說,雙方這種為見而見的會談還是有意義的,保不准在多次的會談中,雙方在某個議題和某件事情上建立最低程度的共識,然後慢慢地積累起更多共識。這會是一個相當緩慢和煎熬的過程。目前遠未到時候。就中美的歷史趨勢而言,雙方尚未脫離寒冬;但就拜登上台以來的中美關系而言,雙方或進入了初春,感受到某種初春的暖意,不過這種暖意不足以達到讓花兒吐蕾的程度。

*作者為政治評論員,獨立學者,中國戰略分析智庫研究員兼中國戰略分析雜誌共同主編。本文原刊德國之聲,授權轉載。

德國之聲致力於為您提供客觀中立的新聞報導,以及展現多種角度的評論分析。文中評論及分析僅代表作者或專家個人立場。

© 2023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