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紹煒專欄:從地緣政治獲利變受害的台灣經濟

2023-05-17 06:20

? 人氣

從個案到總體數字,顯示的都是台灣經濟正為地緣政治風險付出代價。而會由之前的受益者變成受害人,差別就在:中美貿易戰、科技戰開始時,外界看到的只是中美競爭白熱化,台灣因所能成為避險之地、台商回流投資。但近1、2年年來的幾個事件,外界看到、嗅到、感受到的是兩岸戰爭風險升高,原本地緣政治的利益就此變損害。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這個結果,應該在意料之中、也在「情理之內」。沒有人會大手筆投資又長期持有一個可能爆發戰爭地區的企業股票,外資麥格里可以大買台積電,這種外資頂多持股1、2年,獲利滿足點到就可了結,但巴菲特動輒10年的長線持股則不能持有。

戰爭風險讓利益變損害

企業有重大投資,也會考慮儘量分散風險(如輝能)、甚至避開台灣─事實上,民間企業已出現不少長短期投資或商業合作,因外資的地緣政治風險考量而觸礁。連台積電原定在台的投資,在赴海外投資與半導體出現過度投資疑慮情況下,也要延後建廠。

在出口數據上,台灣對中國出口高低必然受其景氣榮枯影響、同時也一直是「投資帶動出口」。現在數據的「詭異」之處在:中國經濟首季成長4.5%,算是不錯的成長率,但台灣對陸出口卻衰退3成。

原因?是台商為分散風險更多的往東南亞等地遷移,因而降低「投資帶動出口」的效果,還是越來越多的中企取代了台商、台灣產品?或只是單純的「短期效應」,供應鏈混亂下干擾因素造成的結果?

對外「宣導」兩岸風險過頭最後傷害台灣經濟

當然,硬要說好處也不是沒有:台灣出口對中國的依賴度終於下降,而且一舉就降到35%左右。這種下降有如韓國對中國的出口依賴度,從原來25%左右降到20%不到。只是這也未必好事─韓國是因產品逐漸被取代掉,希望台灣不是如此。

但蔡政府確實該想清楚,中美的地緣政治競爭中,台灣的分寸拿捏問題,對國內拚命「餵食芒果乾」也罷,但一直對國際大力「宣導」中共犯台、兩岸緊張情勢持續拉高,最後是可能傷害到經濟與投資。

喜歡這篇文章嗎?

呂紹煒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