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詠翔觀點:你和「帝國被殖民者」誰更自由?

2023-05-14 06:20

? 人氣

「帝制」是組織扁平化

商業公司組織在某個時間點,忽然開始了一場「扁平化」組織的變革,簡單說在公司老闆下來,頂多有一層中階主管,再來就是基層員工了,甚至有些公司會強調公司每個員工都可以直接和老闆溝通。比較傳統科層組織、扁平化組織的好處是效率更好,起碼不會有一張公文要經手十幾個人那種公文旅行的浪費時間,當然對老闆來說,直接面對基層可以減少很多中間幹部上下其手、欺上瞞下的流弊。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日本學者把「帝制」稱為「一君萬民」結構,相對於「封建制度」的層層分封、世襲罔替,君主的管治力其實很難滲透到其他封建主的封地,這樣的結構,當然會出現封建主「尾大不掉」的狀況。「一君萬民」結構(也就是帝制),簡單說也是一種「組織扁平化」,君主撤掉半獨立狀態的封建主,改以不能世襲的行政官員統治地方,結果就是前面摘文所提,社會階級的流動性增加。

公司、職場、創業、辦公室。(圖/pixabay)
公司組織的扁平化一度成為企管界的顯學。(資料照,pixabay)

中央派遣的行政官員和長居地方的封建主最大的不同,就是幹完一定的時間就會換人,甚至「一君萬民」實行一段時間後,中央甚至禁止官員在自己的出生地任職,對基層的控制力道當然遠不如「世襲罔替」、長居地方的封建主。至於「皇上」,有道是「天高皇帝遠」,那時候的科技是沒辦法讓「皇權」深入控制基層的每方每面的。

社會結構流動性強,才能讓「能者」上位

流動性強的社會結構,一定會比流動性弱的更有助於「能人」上竄,社會由「能人」推動,運作當然會比賭運氣在世襲往替的封建主家庭不要生出一個白癡來得好,這也是中世紀實行「一君萬民」(帝制)的東亞大陸,發展要比同時間採用封建制度的歐洲要好得多的主因。

同樣的,類似阿拉伯帝國、蒙古帝國、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滿州清帝國這些征服帝國,對於基層的「管治」幅度,其實都要比18世紀開始發展的現代主權國家要更加寬容,當然還是要強調並不是那個時代的君主心腸比較好,而是當時的科技沒辦法支持「伊斯蘭教君主強迫被征服區域的子民都去信阿拉」這種政策。

西元1453年,鄂圖曼帝國海陸大軍攻陷東羅馬帝國首都君士坦丁堡(Wikipedia / Public Domain)
西元1453年,鄂圖曼帝國海陸大軍攻陷東羅馬帝國首都君士坦丁堡,之後原東羅馬屬地信仰基督宗教的,並未被強制改宗。(Wikipedia / Public Domain)

信仰社會主義的學者德里克(Arif Dirlik),在《殖民之後》(After Colonialism ? : Taiwan's Predicament, "China"'s Hegemony and Globalization)這本書,就提到帝國因為各種原因,必須採用差異管理的方式,例如奧斯曼帝國雖然是一個以伊斯蘭教為國教的大帝國,但事實上在這個帝國裡面,要信伊斯蘭教、要信東正教還是羅馬天主教是你家的事,帝國朝廷不想管也管不來。要講土耳其語、希臘語、阿拉伯語還是斯拉夫語也是你高興就好。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