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冰封的極權國家曾有解凍的機會:《香港日記》選摘(1)

2023-05-01 05:10

? 人氣

由於第二次鴉片戰爭的勝利,英國獲得在九龍半島南端更多清廷割讓的土地,與之隔海相望的維多利亞島(香港島),未來將成為這片英國新領土的心臟地區。不過,香港命運中最終的地理範圍,此時仍未底定。世紀末,英國與眾帝國列強,如日本、德國、俄羅斯、葡萄牙、和法國,聯手從日益頹敗的大清手中奪取了中國大片珍貴的土地。英國獲得了維多利亞港和各島嶼以北的腹地,不過不是以割讓方式取得,而是改為長期租借。這片新的土地位在九龍以北所謂的「新界」,租借期限為九十九年。租約於一八九八年簽訂時,誰會想像得到租約到期的那一天?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日曆一張張翻開、一頁頁變黃,香港這個殖民地有限的生命,在逐漸擴大的陰影中度過,永無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機會,注定要在一九九七年六月三十日回歸祖國懷抱。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鴉片戰爭不再只是現代中國歷史的轉折點;它變成起始事件,是中國革命的「第一課」,還是一個世紀資本帝國主義壓迫的起點。(取自世界數字圖書館)
鴉片戰爭不再只是現代中國歷史的轉折點;它變成起始事件,是中國革命的「第一課」,還是一個世紀資本帝國主義壓迫的起點。(資料照,取自世界數字圖書館)

這祖國的政府不斷瘋狂地扭曲、改變,從清帝統治開始,經歷民主的嘗試、軍閥割據與北伐戰爭、日軍侵略、到國共内戰,最後演變成列寧主義式的中共極權體制。這個冰封的極權國家曾有解凍的機會,不過最終證明只是曇花一現。儘管已從海上的岩礁、孤島和海港蛻變成一個偉大的國際商業中心,這是香港必須面對的無情現實:香港永遠不會成為一個獨立的城邦,自始至終將成為中國眾多城市中的一員,並嘗試與北京掌權者及全世界和平共存。

隨著時間流逝,有人爭辯說,英國可以合法保留清廷割讓的領土,只須歸還租借的部分便可。實際上,香港的發展軌跡證明了這自始至終都不是一個可行的選擇。原因是這座蓬勃發展的城市,必須仰賴新界的水源、土地、空間和農業才能生存。而日後新界本身又再發展出七個「新市鎮」。此外,如果不歸還香港,英國必須付出的昂貴代價是可能面臨來自國際的譴責,世人也會將之視為十九世紀「不平等條約」的重新抬頭。只要中國有意,大可隨意排擠香港,或是輕鬆以武力奪取——因為香港壓根就沒有地堡,但高爾夫球場的沙坑倒是不少。[譯按:作者在這裡用了雙關語 “bunker”,同時有「地堡」與「沙坑」之義。]然而,只要香港繁榮昌盛,只要香港能扮演世界各地通往中國的重要管道,輸入資金、商品和專業知識(或把這些東西輸出到世界上),它就可以繼續存在。不管在韓戰期間,或是毛澤東經濟政策產生悲慘後果的年代,或是鄧小平和他的接班人領導下中國穩步與世界重新建軌的新時代,情況一直如此。

香港的發展,尤其在二戰之後,見證了受教育的中產階級華人的成長、華人企業家往往能成功挑戰那些對華貿易傳統悠久的英國公司、以及不斷增加且對自身公民身分觀念越來越明確的健康公民。如果沒有九七大限的倒數時鐘,這一切都只會指到一個方向。與幾乎所有其他的英國殖民地一樣,隨著帝國慾望和能力的消退,香港理論上將可利用英國政治和憲法實踐所提供的軟硬體工具,為獨立進行準備。這些工具包括法治、獨立的司法機關、政治中立的文官體制,及民選政府。為了獨立與自決作準備,政治人物將由新興國家的公民選舉產生,這個國家已具備自我控制的能力,並被賦予了管理國家的責任,須對人民負責。這個獨立、自決的權利從未成為香港命運的一個選項,而這個事實則賦予了北京共產政權一個強有力的論據:北京的共黨統治者表示,如果開始讓香港擁有其他英國殖民地所享有的民主制度,那香港人就會開始認為他們遲早會像新加坡或馬來西亞一樣,成為一個獨立的國家。這不但是北京政府永遠無法容許的,而且中共的這一套說辭實際上已被英國認可,甚至那些害怕踏出民主化第一步的香港人也欣然接受了。

《香港日記》立體書封(黑體文化)
《香港日記》立體書封(黑體文化)

*作者彭定康(Chris Patten),前香港總督,現任牛津大學校監。本文選自作者著作《香港日記》(黑體文化)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