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從銀行副總到拯救中國愛滋村的「杜爸爸」:杜聰25年改變3萬貧困孩子命運

2023-04-07 09:21

? 人氣

他強調,必須協助受助兒童克服對心魔的恐懼,別為了避免二次傷害,就永遠不在他面前提起,「要知道,每個人都有心魔。比如我小時候的心魔是,擔心他人知道我的父母離異;我們基金會其中一位知名的志願者張國榮,曾經的心魔是自己的性傾向,但他後來大方介紹男性愛人,即使在那個年代不能消滅所有歧視,但歧視不會再傷害到他。」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20230327-救助河南愛滋村遺孤的杜聰專訪。(蔡親傑攝)
救助河南愛滋村遺孤的杜聰。(蔡親傑攝)

他指出,受助對象離開機構的時候,人生還有很漫長的幾十年,所以金錢資助不是唯一的幫助方式,「不僅要給他魚、還要教他如何釣魚」,心靈療癒與自信心的提升也同樣重要。他說,依照佛教的說法,這即是布施的三種分類:財布施、法布施與無畏布施。

在他特有的一套慈善方法論裡,「法布施」不是原先的佛法之意,而指的是方法。「不是所有孩子都對讀書有興趣,所以我給予他們職業教育機會,設置工作坊、麵包學校、烘培社會企業等等,讓他們成為自己釣魚的人,在社會企業裡就業,以商業運營反哺公益。」

他接著說,無畏布施則攸關安全感的供給,「一個孩子在哭,抱著他,讓他不再恐懼、不再哭,就是無畏布施。很多年後,孩子們回過頭來細想,基金會提供最大的幫助不會是讓他們讀書,而是給予他們更強大的內心。」

這份安全感的供給來自於「家的感覺」,「受到的歧視讓受助對象感到孤立,但基金會是一個能給他們愛與溫暖的大家庭,」他說,不少受助者長大後願意分擔「家庭責任」,智行基金會高達六至七成的員工都是當年的受助者,「大學時回來當志工,畢業也回來做全職。」

「我特別感動,十幾年前,還是孩子的他們參加了夏令營,現在長大的他們變成我一起努力的夥伴。」杜聰說,這就像是滿意回饋單被客戶填了「極為滿意」一樣讓他感到幸福,「長大的孩子們因為認同這裡的服務與價值,願意回來,達到了善的循環。」

慈善事業的挑戰

25年來,杜聰從華爾街意氣風發的青年,變成超過3萬個孩子口中的「杜爸爸」,智行基金會的服務範疇一再擴大,從愛滋遺孤轉向受愛滋病影響的孩童,再到受歧視影響的「困境兒童」。長年在創投圈打滾的經驗,讓杜聰擁有很高的換位思考與談判能力,精準定位資助對象與慈善項目,也知道該如預見挑戰和提前準備。

有鑑於消除社會對愛滋病的歧視還有漫漫長路,他希望號召更多人加入慈善的行列,將智行的公益理念生活化,把慈善活動發展成永續項目。為了達到這些目標,他把自己琢磨多年的慈善方法論分享給所有人,長期在中國、香港、歐美各地的大學演講,談慈善機構的財務管理、社會企業的創辦運營。

「隨著中國社會經濟開放成長,肯定會有更多人從貧窮到小康。這時候慈善工作應轉型成社會企業,發掘中產階層的剛性需求,例如麵包、咖啡,聘請受助對象做為社會企業的工作夥伴。」他說,請人每天捐錢是不實際的,但是吸引人每天上門購買咖啡、麵包,是可行的。

20230327-救助河南愛滋村遺孤的杜聰專訪。(蔡親傑攝)
救助河南愛滋村遺孤的杜聰專訪。(蔡親傑攝)

他告訴《風傳媒》,現在自己擔心的是,隨著人工智慧、科學技術的進步和發展,以後很多流水線、客服的基礎崗位將由機器來取代,孩子們就業方向需要進行相應的調整,「要引導他們去具有發展潛力的行業,希望他們在這些行業裡找到自己的職業興趣點。」

正如法國20世紀作家羅曼羅蘭(Romain Rolland)所言:「一個人只能為別人引路,不能代替他們走路。」杜聰希望,基金會能成為受助對象的指路明燈,為他們指明人生的許多可能,「我可以幫忙增加他們找到理想職業的機會,走不走是他們的選擇,無論孩子們喜歡做什麼工作,我都會支持,畢竟快樂地工作會事半功倍。」

杜聰說著、說著,突然笑著說自己還有另一個可愛的煩惱,「農村的爺爺、奶奶現在都對著孩子說『你們就只聽杜爸爸的』,孩子們長大後,照著基金會指點的路去發展,沒有照著農村家長典型的期待去規劃人生,我讓一些爺爺、奶奶們吃醋了。」

本篇文章共 1 人贊助,累積贊助金額 $ 150

喜歡這篇文章嗎?

蔡娪嫣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