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私立大學的荒謬困境與教育部的無所作為

2023-04-09 06:00

? 人氣

表面上教育部鼓吹私大及技職的不可取代性,實際上教育部放任私大及技職體系使其崩解,其中受害的不只是學生,也包含私大教師。(資料照,柯承惠攝)

表面上教育部鼓吹私大及技職的不可取代性,實際上教育部放任私大及技職體系使其崩解,其中受害的不只是學生,也包含私大教師。(資料照,柯承惠攝)

在民進黨主政之下,民主之重要基礎 —— 對話與討論,已經蕩然無存,取而代之的是側翼與網軍的興風作浪,民進黨根本不配使用民主二字。因此,在這裡我們絕不敢妄稱討論,我們只能謙卑地說是討教。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世上的高教系統大致上有兩大陣營,美國的資本主義與歐洲系統的社會主義,前者讓私立大學根據市場機制發展,在不干涉不限制的情況之下誕生了哈佛、耶魯等等常春藤盟校,後者以舉國之力發展高等教育也誕生了劍橋、牛津、海德堡、墨爾本等等素質極佳的大學。

至於臺灣?對於私立大學而言,教育部的態度多半是限制甚至是禁錮,以私校退場條例來看,受少子化衝擊最劇烈的私校即使再有特色也難以根據其特色轉型,當然部分原因也跟私立大學長期只懂得拿政府補助不思長進有關。但是,不管如何最後的結果定然是三輸,私大、國家、學生三者既輸了面子也丟了裡子。不僅如此,最悲慘的恐怕是私大的教師,私大教師實際上比勞工還弱勢,究其實,勞工有勞基法保障,私校教師儘管看似有大學法保障,但大學法卻什麼也保障不了。大學法的謬誤在於強調「大學自主」,大學自主在本質上是良善的,實際情況卻只是大學董事會自主,剝削、打壓也都藉著大學自主這四字箴言冠冕堂皇地進行,在少子化已經極度惡化之下,私大教師除了必須負責招生,成為公關還算是天可憐見,兼任行政不在話下,處境淒慘者甚至還被迫與資方綁在一塊,其結果是救教師等於救資方,救資方,教師卻可能被資方抛棄,至於流浪中的兼任教師則根本還不夠資格與這個惡劣的政府討價還價。近二十年來不管是教改或是大學入學的考招改革,不但無法彰顯公平正義,還讓社會流動近乎停擺,原本普設科大藉以提升技職的作為,其背後的政治意涵都是希望打破門閥與階級,換言之,是藉由教育手段扶助社會弱勢。但是目前的狀態卻剛好與此初衷大相逕庭,可悲、可嘆、可憐。

七成 V·S 三成

大學生、大學校園、淡江大學。(林旻萱攝)
國家用七成的預算去扶植三成的公立大學學生,而這三成學生大多來自於社經地位較佳且居住區域偏向城市的家庭。(資料照,林旻萱攝)

長久以來,國家用七成的預算去扶植三成的公立大學學生,而這三成學生大多來自於社經地位較佳且居住區域偏向城市的家庭,在升學之路上,他們所擁有的資源本來就比較充沛,如今搭配108課綱的惡性催化,其結果造成經濟狀況較良好的學生因著較佳的履歷得以進入學費相對低廉的公立大學,諷刺的是經濟狀況較差的私大學生卻得忍受學費逐年墊高的局面,為了應付高昂的學費,大多數私大生也承受了較大的生活壓力,例如兼職打工。長久以來,表面上教育部鼓吹私大及技職的不可取代性,實際上教育部放任私大及技職體系使其崩解,其中受害的不只是學生,也包含私大教師。由於預算的失衡以及教育部的限制,七成的私大學生無法受到良好的照顧,而且私大教師人數僅數萬之眾,即使以選票去計算都遠遠比不上老農與勞工,民進黨慣常說勞工是其心中最軟的那塊,其實蔡英文的心裡話是「農工就是我民進黨的禁臠!不然你想怎樣!」。因此,農委會主委陳吉仲再怎麼無能與不堪,都能穩如泰山地侍奉民進黨。民進黨視農工為禁臠,農工也給足面子地支持他們,然而被民進黨視為讎敵的軍、公、教就沒有此等非凡的待遇,尤以私校教師為甚。民進黨政府刻意忽視私校教師的權益,這或許無關宏旨,但是一整個世代的七成國民也被刻意忽視,我們能不在意嗎?

馬爾薩斯災難

近年來,參加統測的考生平均有6%流向學測,普通高中生憑學測成績也能申請科技大學,去年就有5,000多人轉換跑道。對於考生而言,可輕易在普通大學與科大之間流動,因此考生的選擇變得更多也更複雜,然而,看似多元化的入學管道卻沒有正面效益,長期以來臺灣的教育無法訓練學生了解其人生需求與職業傾向,加以少子化影響,導致轉學、休學與退學等等層出不窮,對於站在第一線的私大教師而言徒增教學上的困擾。

再者,臺灣的出生率從民國89年開始嚴重下滑,民國 107 年時全國可入大學之高中畢業生為 25 萬人,之後呈現每年近萬人的下滑趨勢,108 年為 24.1 萬人、109 年為 21.7 萬 人、110 年為 20.4 萬人、到111 年為 19.1 萬人,之後繼續下滑六年 (分別是18.6萬人、18萬人、17.8萬人、17.7萬人、17.2萬人、15.7萬人) ,直到 118 年才會稍微反彈至 16.4 萬人,119 年預計回升到111 年的 19.2 人水準,估計在118 年前會有至少五十家私大、兩百多家私立高中職宣布倒閉。

少子化危機有三層連鎖效應,第一、從 108 到 117 這十年,高中職畢業生總人數下滑整整四成,112 年是所謂的死亡交叉 —— 大學供過於求。這就是高教的馬爾薩斯陷阱,所謂的馬爾薩斯陷阱,又被稱為「馬爾薩斯災難」,以政治經濟學家Thomas Robert Malthus命名。馬爾薩斯認為最終大量人口會因為糧食增長的速度跟不上人口增長的速度而死亡。簡言之,雖然人類的科技進步可以增加食物的供給,從而提高生活水準以及促進人口增長,不過最終因為人口增長使得人均獲得的資源又倒退到原來的水準,飢荒於是產生,人口也會因此銳減。

若以少子化來對應馬爾薩斯災難的話,則大學系所的退場速度跟不上高中生消失的速度,因此惡性競爭在所難免,假學歷由此而氾濫而生,君不見林智堅與陳明通的醜聞歷歷在目,所謂的在職專班也因此被污名化成為洗學歷的代名詞。目前公立大學與私立大學的入學人數比例依舊維持在 3:7,在考招的競爭上,由於公立大學學費為私立大學的一半以下,加上國家挹注大量資源,公立大學並且傳承聯考時代的公立優於私立之普遍社會認知,因此下滑的四成學生數,絕大部分落在私立大學的招生上。以此觀之,在民國111 年時的公立大學教師計有 20087 人,他們的工作依舊是鐵打的 —— 完全保障制,即使教學無方、甚至無師道可言也無法被汰除。

中國兒童,少子化,二孩。(美聯社)
臺灣的出生率從民國89年開始嚴重下滑,民國 107 年時全國可入大學之高中畢業生為 25 萬人,之後呈現每年近萬人的下滑趨勢。(資料照,美聯社)

讓大學的入學制度比照日本的各校獨立招生才能根本解決問題

從人力資源的比例來看國立大學的教師人數,我們可以清楚地發現這個國家用整整兩倍的資源給予國立大學學生,這些學生,一如前述幾乎都出身自社經地位較高的家庭,更直白而言,這些學生泰半出身於新竹以北的都會區,108課綱也讓新竹以南成為所謂的「社區」 —— 新竹以北才是經濟與社會的核心區域,關於108課綱之惡,筆者日後再另闢場域討論。我們可舉臺大為例,該校的學生中,有至少五成是台北人,其中至少兩成五畢業於建中及北一女,有些科系甚至八成都是建中與北一女的畢業生,我們當然也可以把這個現象視為建中與北一女畢業生出類拔萃,然而這個現象的背後恐怕並不是僅僅用出類拔萃可以說明。反觀私立大學部分,目前教師計有25032 人,其中的 15019 人,極可能在幾年內被迫轉行,教育部煞有介事地成立媒合單位協助私大教師轉行,但一如預期,該單位基本上只是聊備一格,用毫無功能來形容只能說是客氣,教育部的算計其實也很清楚,只有私大倒閉,其土地才有利用價值,在旁窺伺的財團也才有機會下手。

若照眼下的趨勢推估,則無論經營成效如何,私立大學終將流失六成的生源。私大生態終將成為大者恆大,我們若以樓層高度做比喻,位於地下室的永達、高鳳、南榮等校已遭滅頂,位於低樓層的稻江、大同等校也已慘遭不測,現在水位來到了五樓高度,許多私大已經岌岌可危,而且某些公立大學也感受到壓力,例如去年某幾家公立大學的英文系竟然只招到個位數學生,去年甚至也有許多公立大學的科系以招生掛零收盤,某公立大學去年也出現300個缺額等等,或許位於十樓的臺、成、清、交等等頂大永遠沒有滅頂的可能,但少子化所衍生出的學生品質日趨低下問題也會成為他們的夢魘。我們再以111 年的私大入學總人數來說明,133,000人由七大 (輔仁、文化、淡江、逢甲、銘傳、南台、正修)  瓜分了三成人數,而後七大 (中原、東吳、東海、義守、朝陽、實踐、嘉藥) 再拿走兩成,14 家私大佔了一半的私大入學人數,換言之,較大型的私大已排擠更多小型私大的生存空間,一如前述,目前在全臺將近 100 家的私大中,未來十年之內將消失至少50 所。

2022年1月15日,日本大學入學共通考試的東大考場外發生一起兇殺案。(美聯社)
筆者強烈建議比照日本模式,各大學以獨招方式選才。(資料照,美聯社)

無論統計數據如何,有三個事實不會改變,其一、公立大學無論辦學績效如何會繼續存在之外,且將持續惡性擴張並繼續享用近乎無限制的國家資源,這些資源也將繼續用在原本已經富裕的階級上。 其二、私大將有七成教師失去工作,換言之,將有七成私大無法倖存,最後殘留下來的會是15至25所規模巨大或者位居中北部的私大。

其三、根據教育部統計處《103~118 學年各教育階段學生人數變化趨勢推估結果》、111 學年度結合 IR 分析之系招生檢討報告,這些官方報告咸認為只有就學學生人數破萬者才可能存活,以此論斷去推估,則以下私大可能在118年之後還在歷史的洪流中勉強存活,例如世新大學、實踐大學、龍華科技大學、明新科技大學、嶺東科技大學、僑光科技大學、弘光科技大學、健行科技大學、致理科技大學、亞洲大學、台南應用科技大學、樹德科技大學、崑山科技大學等等,然而以南部的地緣關係及人口老化之程度,南部的私大其前景普遍堪慮。至於人數在一萬以下的私大肯定都要關門大吉。

然而,難道私大毫無機會嗎?當然不是,但是,其前提在於教育部必須放棄該死的父權主義,同時,教育部也必須停止補助私大,與其飲鴆止渴受制於人,私大也必須理解自己的特色,將自己的專長發揮出來才是解決之道。教育部同時必須停止干涉私大的發展,鬆綁私大海外招生的條件,如此才有可能讓高教市場化,舉例而言,明道大學是一家遲早要宣布倒閉的大學,現階段該校已進入清查財產的地步,然而,該校的幼教系與農業公費班卓有名聲,為何該校不能讓相關團體進入承接?如此一來,除可保障學生受教權之外,也能讓該校轉型。

基於此,我們強烈建議比照日本模式,各大學以獨招方式選才。臺大有臺大的天空,讓私大也有自己的一片田地。否則在魚死網破之際,又有哪個政府官員會出面解決?

*作者為教育環境觀察家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