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西進拍戲,柴智屏學到的三堂課

2018-08-15 08:20

? 人氣

對此柴智屏舉例,像台灣在寫劇本時,要寫一群朋友去外面聊天的場景,最常就是寫在淡水河、大稻埕之類的河堤邊,但此時大陸人就會說他們那裡沒有河堤,會有這樣場景不能支援的情況。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而在還有思想上的差異,柴智屏解釋,像是剛開始會寫看不慣杉菜的女生說些「你最近跟F4走很近喔」的酸言酸語,後來就有長輩提醒,現在大陸年輕人其實不會這樣酸人,而現實中,大家講話也不一定會這樣酸,都會很有禮貌,就算心裡不認同,頂多是就不理人。

柴智屏說,此外還有像是年輕女生碰到感情會怎麼面對、會講怎樣的話,這些都是思想的問題,因此當時在處理劇本時,就要跟年輕的大陸編劇一場一場去對、再跟演員一場一場對,相當費工,不過她也無奈談到,即使做到這個地步,正式播出後,還是有些小地方會被網友挑剔、放大檢視。

20180810-柴智屏專訪。(顏麟宇攝)
知名製作人柴智屏表示,中國人跟台灣人有思想上的差異,平常用的語句可能不太一樣,即便有跟大陸年輕編劇一場一場對,但播出後仍會被網友挑剔。(顏麟宇攝)

第二堂課:拍攝場景租借不易

而對於場景的差異,柴智屏也說明,像在台灣那麼多校園劇,大家都會覺得借學校拍攝很簡單,但在大陸,好一點的校園、名校不肯借,願意借的學校不是說不好,但可能校園太小,最後變成禮堂、福利社、林蔭大道、視聽教室、圖書館等場景要東拼西湊,借3間學校才拼成1間劇中的學校,就會有跑景的問題,另外,可能A學校只借禮拜天,B學校只借禮拜六,就還要找一間C學校借禮拜一到五,一些在台灣照理說很容易的事,到了那裡(中國)難度就變很高。

第三堂課:台灣劇組的經驗是優勢

談起在林林總總的考驗下,台灣劇組在中國究竟有無優勢?對此柴智屏認為就是「經驗」,台灣的戲劇體系很早就已經在工作,可以帶著經驗去那裡工作,如果這些經驗一直累積,的確會有很好的口碑,但同時她也指出,如果沒有持續在環境裡磨練、考驗,這個優勢時間久了就會不見,還可能被迎頭趕上。

最後她也表示,自己其實對這件事保持樂觀態度,認為兩邊都有在互相交流,優秀的台灣人員也會浮出檯面,像《小時代》的造型黃薇,在小時代前其實沒做過造型,但現在已經內地做了很多大的案子。

柴智屏強調,很多導演在技術層面上不斷進步的話,還是有機會的,而她自己也希望能讓台灣的新進工作人員在每個領域都有發展空間,就是希望培育更多編劇、導演、演員、製作等各方面人才,培育年輕人、看到他們成功或成長,這是現在的最終目標。

喜歡這篇文章嗎?

吳尚軒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