矽谷銀行為何殞落?是否正因為投資人不知不覺掉入了思維陷阱?

2023-03-22 15:28

? 人氣

思考阻礙二,隧道效應

讓我們對問題產生盲目除了「不注意視盲」,還有另外一個叫做「隧道效應」,當你因為各種問題分身乏術,通常會放棄解決全部的問題,視野也會變得像在隧道中那樣狹隘。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要廢掉一個人除了讓他整天閒著沒事幹,要不就是讓他忙到沒時間去想東想西】

因為生活造成的稀缺感導致維持生計不易,只能專注眼前的事,下一頓在哪根本就不知道,這是一種對於資源匱乏的稀缺心態,台語常說的「生吃都不夠了,還曬乾」,這個就是「隧道效應」。

此時無法長期規劃,也沒有辦法策略性排列出問題的優先順序,我們的思維就像是被侷限在隧道裡,而且你只能乖乖地往前進。

所謂的「躺平」一詞,其實就是隧道效應的結果,既然再怎麼努力都無法翻身,那乾脆躺平好了。

所以陷入隧道效應的人無法系統性的思考,也無法避免問題發生,只能隨波逐流。

有趣的是你以為這樣的狀況只會發生在窮人身上嗎?也會發生在那些缺乏時間的專業人士身上。

時間匱乏會導致你拖延重要但不緊急的事,產生隧道效應時更是如此,例如健康檢查、陪伴家人、長期規劃等,因為好處遠在隧道之外不可見,所以你會選擇緊急狀況排除再來處理這些事。

思考阻礙三,缺乏負責人

再來,我們也常常推託「這個問題沒有辦法避免」,或說「這個不是我負責的」,但通常都是自欺欺人罷了,這邊就不得不提到「組織分工的陷阱了」。

我們來看一下智遊網(Expedia Group)的故事,智遊網是個線上旅遊預定網站,在網站上你可以訂飯店、訂機票、訂行程非常方便,但在2012年他們發現,顧客預訂旅遊行程後時常打電話給客服,這個比例高達58%,不論訂機票、飯店或是租車都一樣。

線上旅遊網站最大的賣點的就是DIY,居然有高達6成機率要尋求客服協助,這個比例怎麼想都不對,怎麼會沒有人發現?

經過調查發現,主要的原因不是客訴,而是打來索取行程副本。2012年統計,約有2千萬通客服電話,這幾乎是全台灣人口的數量,他們打來都是為了索取行程副本?如果一通電話的成本是5美元,這一年的成本就是1億美元,想想就可怕,不過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問題呢?

這個答案其實很簡單,如果顧客輸入的Email有誤,或行程通知信跑到垃圾信件內,又或是顧客以為是詐騙、而把信件刪除了,行程通知詳情信件僅此一份,顧客沒辦法從網站上重新下載行程副本,這時就只能打給客服來處理了。

找到問題後,網站增設讓顧客能取得行程副本,或能線上自行排除問題的選項,就搞定了。

不過重點是,公司為什麼會沒有人發現?有數量多達近2千萬通客服電話的問題,怎麼公司會無動於衷?

對一個組織來說,每個部門都有各自的分工,專注在自己的目標上,才能有最佳的效率,各部門只解決各自的問題,對客服只需要快速又令人滿意的處理顧客的問題,行銷部門吸引顧客上門,技術部門負責網站功能正常運作,

但就是沒有一個部門的職責,是「確保顧客不會聯絡客服」,所以公司內部也一定有人發現這個問題,但是解決了對自己部門並沒有帶來利益,於是大家對這個問題久了就視而不見了。

總結:從SVB的倒閉始末,告訴我們歷史不會重演,但會以極其相似的方式重現,從2008年雷曼兄弟到去年幣圈FTX倒閉,在到2023年的現在,事後諸葛會發現很多事情在一開頭就略顯端倪,只不過高層視而不見罷了,缺乏「上游思維」而忽略顯而易見的「灰犀牛」,SVB銀行倒閉又再次提醒我們「上游思維」的重要性,雖說是老調重彈,但值得我們每個人省思「治標不去治本」這件事。(部分內容節錄自「上游思維」一書)


作者是一隻不想當倉鼠的倉鼠,文章詳見「倉鼠人生實驗室」

責任編輯/周岐原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