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看懂張忠謀對中美貿易戰最新詮釋和六大要點 首度表態「支持美國壓制中國晶片策略!」

2023-03-17 11:17

? 人氣

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首度表態支持美國壓制中國。(顏麟宇攝)

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首度表態支持美國壓制中國。(顏麟宇攝)

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對於中美貿易戰有最新的詮釋,他說,台灣因為被美英視為危險之地,使台灣陷入兩難,畢竟大國開始想要掌握自有產能,會帶來晶片成本提高的後果,使晶片可能不會像現在的普遍、無所不在;但對於美國開始執行延緩中國晶片業發展速度,他是支持的,但他不解的是,要箝制中國,美國已掌握各種有力工具,包括IC設計、半導體設備、矽智財等總和下來高達39%的高市占率,為何還需要如此浩大的「美國製造」計畫?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I agree there will be diversification from the supply chain. I’m more interested in the American side of this supply chain. US has started to practice an industry policy on chips. And part of industry policy is to slow down china’s progress in chips. I really have no quarrel with that. In fact, I might say I support it. --by Morris Chang

上述是張忠謀首度表態對中美貿易現況正面看待,且支持(supportive)美國政府作法的原話。

張忠謀16日出席公開活動,與撰寫《晶片戰爭》(Chip War)作者克里斯米勒(Chris Miller)談及晶片戰,92歲的張忠謀定居台灣,但他參與半導體業在美國起飛的階段,且曾擔任德儀(Texas Instrument)半導體部門副總裁。張忠謀說,當晶片戰爭發動時,他參與其中,他就是身在其中的戰鬥員(I was a combatant in the war),當時半導體企業如快捷半導體(Fair Child)、德州儀器、日本的摩托羅拉等,當時甚至還沒有英特爾(Intel),他見證了當時美國在半導體市場的主宰(dominant)地位,以及爾後的美日半導體大戰,以及韓國的展露頭角。

20230316-SMG0034-E01-周康玉_01_張忠謀談晶片戰五大要點
 

直言當年政府對台積電沒有太支持  

張忠謀直言,當時政府雖然有投資,但卻不是很情願的投資(is not willing to invest),當時政府出資55億元「且是台幣唷!」,這是當時台積電創辦時的資本。政府持股48%,另一大股東飛利浦、佔28%,張忠謀表示,且是被他說服的,其他企業加起來約25%,但當中有8%「是我去募集的!」張忠謀說。

「當時關鍵人物是李國鼎(K.T.  Lee)找上我,我必須說,他是唯一相信我的人。」張忠謀直言,如果不是李國鼎,政府連這55億元都不會投資。此外,當台積電1994年一掛牌上市,政府簡直就像腳底抹油般地想出清持股(They really could sell as fast as enough)。

張忠謀透露,當時政府已經賣到持股低於6%,他認為政府應該還是要掌握主要持股,因此請政府不要再賣了,這就是為什麼現在持股仍維持6%。

代工模式計畫是逐步拼湊出來

張忠謀過去多次提到他在獨創的代工模式,這回他首度把想法的起源娓娓道來,他把當時這套想法比喻像是小孩在玩拼圖,透過各方來自市場的需求和現況逐漸拼湊出來的。

張忠謀說道,他在德州儀器當總經理時1976年提出此案,但這想法並非一次到位。當時德州儀器董事長派特海格底(Pat Haggerty)認為晶片有機會更加普及,他進一步思考,低成本的運算,才能打開大量的新應用,這是第一片拼圖。第二片拼圖是當時的IC設計產業還沒標準化,很多IC設計公司公司都有自己的晶圓製造廠,但同時他亦觀察到,很多公司都想做產品的需求,但不見得有這麼多資本砸在製造上。

張忠謀說,後來無晶圓廠之父高登坎貝爾(Gordon A. Campbell),在創立Chips and Technologies之前,曾經找過張忠謀。張忠謀說,本來Gordon Campbell想要募資5000萬美元創業,但後來他找上日本公司代為製造,最後只需要5百萬美元資金。這件事成為他思考專業晶圓代工模式的最後一片拼圖。

1968年成立的英特爾(Intel)雖然不在半導體發展的早期成員名單中,但其製程領先和垂直整合製造模式(Integrated device manufacturer)在1990年代起脫穎而出,制霸半導體業界,至今仍是和台積電、三星並列前三的巨擘,英特爾也經常是張忠謀提到的對手。

英特爾只會一人跳舞  

對於英特爾自2021年要重啟IDM 2.0,張忠謀多次吐槽,這回他僅四兩撥千斤,他說,我以輝達總裁黃仁勳的話來形容現在的英特爾,台積電已經學會和400個客戶跳舞,但英特爾總是自己一人跳舞(TSMC has learned to dance with 400 customers, Intel has always alone.)

最為意外的是,針對中美貿易現況,張忠謀多次提到他是支持的,這是他首度對貿易戰有直接的表態。張忠謀說,美國已經開始執行使中國晶片業發展減緩的產業策略,他表示對此他毫無意見,甚至可以說是支持。他認為這樣做,至少會讓中國發展落後5-6年。

China is at least 6 years behind Taiwan..… But, still, I certainly support that part of American industry policy to slow down China’s progress.--by Morris Chang

支持美國壓制中   但使台灣陷兩難

「對美國來說,台灣不是盟友,這讓台灣很兩難。」張忠謀表示,至少在晶片產業區塊,全球化已死,自由貿易已死,像是美國利用禁運、實體清單等手段鉗制中國半導體,他同意且支持,但同時也道出他看台灣處境的隱憂。因為美國試圖自建半導體製造的開端,並不是把台灣當成盟友,反而因為天災、台海危機等因素,認為台灣很危險。

張忠謀表示,像是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Raimondo)說過台灣很危險,在晶片生產上不能太仰賴台灣;美國財政部長葉倫也呼應此說法。

然而,張忠謀不解的是,美國已經在貿易戰握有高度的掌控權,且涵蓋半導體設備廠、IC設計大咖、矽智財廠等,市占率已高達39%,握有很多工具可以掐住中國脖子(chock point),鉗制中國晶片發展,但如果只是因國安問題,產能只需要提高幾個百分比即可(couple percentage),為何需要投入這麼大的美國製造回流計劃?

畢竟,過去晶片和半導體的普及是因為成本降低,50年代一個電晶體要2-3美元,如今光是一個手機裡就有100-200億顆電晶體,等於一個電晶體只要10億分之一元,然而製造基地移往美國,製造成本將提高50%,此數值可能還低估了,甚至成本可能暴增2倍,也因此未來的晶片可能不會「無所不在(ubiquitous)」了,這是他預想的發展之一,由此,張忠謀認為,未來晶片產業的遊戲規則改變了,但不變的是台灣半導體環境在工作文化(work culture)和人才的優勢。

20230316-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右)、「晶片戰爭」作者 Chris Miller (左)16日出席「2023半導體世紀對談-全球晶片戰爭與台灣的關鍵實力」。(顏麟宇攝)
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右)、「晶片戰爭」作者 Chris Miller大聊中美貿易戰及半導體產業現況。(顏麟宇攝)

 

喜歡這篇文章嗎?

周康玉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