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拉克戰爭20週年:尋找「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最後為何無疾而終

2023-03-14 14:08

? 人氣

1990年代身著軍服的海珊。(圖/維基百科公有領域)

1990年代身著軍服的海珊。(圖/維基百科公有領域)

在美國入侵伊拉克20年後,關於伊拉克「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是否存在的爭論仍在繼續,這種說法為英國參戰提供了理由。BBC系列節目《震驚與戰爭:伊拉克20年》中透露了有關搜尋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新細節,該節目根據與幾十位親歷者的對話製作而成。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哎呀!」。這是英國軍情六處(MI6)一位高級官員在2001年底被同事告知美國人對伊拉克戰爭的嚴肅態度時的簡短反應。

美國中央情報局(CIA)官員也記得其英國同行的震驚。「我以為他們會在餐桌前就心臟病發作。」中情局伊拉克行動組負責人路易斯·魯埃達(Luis Rueda)回憶說。「如果他們不是紳士,他們會隔著桌子扇我一巴掌。」

消息很快就傳到了唐寧街。傳遞這一信息的是情報人士,而不是外交官。

「我可能是第一個對首相說的,『不管你喜歡與否都要未雨綢繆,因為看起來他們正在為入侵做凖備。』」時任軍情六處負責人、華盛頓的常客理查德·迪爾洛爵士(Sir Richard Dearlove)在一次罕見採訪中告訴BBC。

作為英國對外情報機構的軍情六處,即將深深捲入其歷史上最具爭議和後果最嚴重的事件之一。

對美國來說,相比於推翻當時的伊拉克領導人薩達姆·海珊(Saddam Hussein),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問題是次要的。「如果薩達姆·海珊有一根橡皮筋和一個迴形針,我們就會入侵伊拉克。」魯埃達說。「我們會說,『哦,他會把你的眼睛挖出來。』」

對於英國來說,在向不確定的公眾推銷伊拉克問題時,伊拉克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指化學武器、生物武器和核武器)所帶來的威脅是核心。

也有人指稱,英國政府編造了關於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說法。但當時的部長們表示,他們的情報人員向其保證這些武器確實存在。

「了解我所依賴的是我所獲得的情報,這真的很重要,我認為我有權依賴它。」前英國首相托尼·布萊爾爵士(Sir Tony Blair)告訴我。他說,在入侵前夕,他要求聯合情報委員會(Joint Intelligence Committee)提供保證,並得到了保證。他拒絕批評情報部門的錯誤。

其他部長表示,他們當時也有疑慮。

「我曾三次向理查德·迪爾洛詢問這些情報的來源。」時任英國外交大臣傑克·斯特勞(Jack Straw)說。「我只是對其有一種不安的感覺。但迪爾洛每次都向我保證這些特務都是可靠的。」然而,斯特勞表示,最終還是要由政客們來承擔責任,因為他們做出了最終決定。

理查德·迪爾洛爵士(2008年資料照片)。
理查德·迪爾洛爵士(2008年資料照片)。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