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遭遇出版寒冬,台灣能成為華文出版新基地嗎?富察、鄧小樺、張潔平提供第一手觀察

2023-02-05 17:00

? 人氣

「所以現在香港這環境一旦沒有了以後,這類題材就沒有發酵的地方了,我不知道以後香港題材會不會也進入這個狀況?」她說,在這樣的狀況下,不論是中國大陸或香港的敏感議題,若失去發表的舞台,「我覺得會讓中國也好、香港也好,因為政治原因被壓抑的華語創作者更難找到出口。」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中港創作者、書業赴台發展

富察表示,台灣自由的社會、政治氛圍,使其在全球華文圈獨具優勢。鄧小樺也認為,可以批評人和政府、可以「犯禁」的台灣是「全球華文出版的最前線」,加上香港如今的出版環境嚴峻,促使許多港人轉往環境相對自由的台灣發表創作、開出版社,她自己亦是其一。

鄧小樺表示,二〇四六成立的目的,是香港精神與文化的「興亡存繼」,未來規劃以小說、文藝等出版品,依次服務台灣、香港、全球離散港人、全球華語使用者等消費族群,以台灣為據點、向全球讀者擴散。

不同於香港色彩濃厚的二〇四六,八旗主要服務的是台灣本地的市場。富察告訴DW德國之聲,八旗以「外部視角,在地思考」為宗旨,出版顛覆主流史觀及詮釋的「中國觀察」題材,與台灣近10年「轉型成本土化認同和尋找自己」的社會氛圍、讀者需求一拍即合,吸引了一批台灣本地的消費族群。

然而富察也坦言,八旗的讀者是一批小而分眾的族群,比起市面上的主流、暢銷內容,八旗出版的部分題材,「確實也受到了市場的懲罰」。

富察說:「台灣當然在出版上是自由的,但是台灣有很多歷史,或者是地理的、島嶼的侷限。島嶼本身天然就有封閉氣質,所以台灣本身確實就有島嶼的一些思考的限制」,台灣大多數的讀者還是相對關心本地相關的題材。

2022年在台灣創辦獨立書店「飛地」的張潔平也有類似的觀察。張潔平是中國大陸的媒體人,此前曾長居香港,她在台北經營的書店經常舉辦台灣、香港議題的講座活動。

作為接觸台灣書業市場的第一線人員,她表示:「要在台灣出香港題材的出版人一定會面對的問題是,香港作為一個議題,就跟任何議題一樣,一定會退潮的。現在也差不多、基本上完全退潮了吧?(距2019年的香港反修例運動已經)3年了,儘管香港和台灣共享面對中國的經歷和困境,但這麼重的社會議題讀者也不是非常關注。」

張潔平舉自家書店為例,「飛地」的香港色彩鮮明,上門的台灣讀者已經是對台灣以外的題材相對感興趣的族群,但即使如此,「飛地的香港書櫃基本上,主要還是香港人在買。台灣人除非能找到一些飲食啊、城市散步啊⋯⋯比較生活面向的(題材)」,否則不太會跨出平常的閱讀習慣。

對此,鄧小樺則認為關於香港的想像,不見得台灣讀者就沒有興趣,即使題材與台灣本地不直接相關,但正如亞洲人也會關注二戰集中營、猶太人等議題,希望二〇四六的出版品能跨越「地域」,跟台灣以及世界各地的讀者起共鳴。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