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遭遇出版寒冬,台灣能成為華文出版新基地嗎?富察、鄧小樺、張潔平提供第一手觀察

2023-02-05 17:00

? 人氣

她說:「你可能沒有在2019年的香港街頭,但是可能你對一種為理想付出生命的熱血有感應,或者你對被壓迫這件事情有反應⋯⋯一個跟你完全不同的他者的生命情境、一種熱血、一種反抗、或者一種流離失所的離散狀態,這些都可以喚醒你的興趣嗎?我們就是想問台灣台灣讀者這個問題。」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台灣書業無暇顧及中港議題

對於台灣的自由環境,會否促成台灣成為全球華文出版的新基地,張潔平並不樂觀:「(台灣)有自由的條件,不見得就會成為中心,那也要看有沒有足夠的讀者。」

「台灣的出版物大部分都是本地讀者在消費,這會倒過來決定這裡的出版社的出版導向,一定是本地讀者愛看的題材。」她說,市場機制會決定直接出版的內容以及出版社的存續,而讀者喜好、出版市場很難擺脫地域性,港人來台開出版社,「即使不求大賣、至少也要求個不虧,但台灣讀者買單嗎?」

張潔平認為,過去十年,台灣的出版業產值每年都在萎縮,疫情後更是雪上加霜。若以八旗和二〇四六為例,雖然前者已經經營出一個不大卻忠實的讀者群,後者日後會朝怎樣的方向營運,現在也言之過早;但就台灣整體書業而言,找出原本讀者感興趣的議題都來不及了,並沒有餘裕去開拓中港議題等小眾、不一定能夠能賺錢的題材。

至於海外全球華文市場,則需要考量這些散落世界各地的讀者「是不是能被台灣的出版社觸及到」。張潔平說,「電子書平台其實也還沒有真正做到這一點」,實體書則需考量流通到全球讀者手中的成本,要接觸如此分散的市場,也許「書」並不是最適合的載體。

© 2023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