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建元觀點:譏陳明通論文工廠是外行話

2023-01-26 07:00

? 人氣

國安局長陳明通在台大國發所任內指導學生的論文輒有爭議,作者為其口試的論文背書。(柯承惠攝)

國安局長陳明通在台大國發所任內指導學生的論文輒有爭議,作者為其口試的論文背書。(柯承惠攝)

去年地方自治九合一選舉,時任新竹市長林智堅在國立臺灣大學和中華大學碩士論文的學術倫理問題,引爆出政治人物進修鍍金洗學歷的社會議論,新黨籍桃園市議員候選人游智彬趁勢炒作聲量,針對林智堅臺大指導教授臺大國家發展研究所兼任教授國家安全局長陳明通的論文指導風格接連提出質疑,同受陳教授指導的前桃園市長鄭文燦也隨之因涉及論文抄襲遭臺大撤銷學位。游智彬的質疑還有陳教授在臺大國發所指導的以香港研究主題的多本碩士學位論文,認為也有集體抄襲的疑慮。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我是臺大國發所由三民主義研究所改名後第一年獲得博士學位的畢業校友,在博士班時期曾以學生代表身分參與所務會議有關三研所改制的過程,是三研所改制說帖的幕後共同起草者之一。在校時修習過陳老師開設的課程。畢業多年後一度受聘在臺大國發所兼任教職。臺大國發所是我學術養成之地,我親歷了臺大國發所的轉型,深深感謝母校母所的栽培,自然對於臺大國發所近期所受到的委屈感同身受。被游智彬質疑的香港研究相關論文,我幾乎都參與了審查甚至指導,我願意說明當中的爭議,協助當事人澄清外界的誤解甚或反駁惡意的攀誣。

游智彬所謂九胞胎的香港研究主題論文,都是在中央研究院政治學研究所與國立臺灣大學東亞民主研究中心合作之《東亞民主動態調查》、《東亞民主研究計畫整合型計畫》大型跨國研究計畫下的分項計畫《香港調查研究計畫》2001、2007、2012、2016年在香港所進行四波調查所得的原始數據基礎上,基於研究生所選定的主題進行次級資料研究與分析的學術成果。《東亞民主動態調查》、《東亞民主研究計畫整合型計畫》由臺大政治學系教授胡佛和朱雲漢先後主持,因調查結果豐富,成績卓越,自2016年起,再獲得科技部《學術攻頂計畫》的支持,進一步擴展為《亞洲民主動態調查》和《全球民主動態調查》,分項計畫至今已達十五個國家地區,合作的學術機構和學者囊括當今全球政治學界各國泰斗,可以說是我國在民主化實踐經驗之外,在民主化經驗研究上對於人類文明足以傲世的另一巨大貢獻。游智彬所謂的二十胞胎學位論文,其實就是根據《亞洲民主動態調查》和《全球民主動態調查》調查資料進行研究分析至今所完成的學位論文,這類的論文還會以不同形式和語文繼續累積和生產。

其中由臺港合作的《香港調查研究計畫》,港方的參與學者為香港都會大學社會科學系副教授林蔚文、香港中文大學政治與行政學系副教授馬嶽和香港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副教授黃鶴回,無奈香港的調查已經因2020年6月30日《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法》的通過施行而成為絕響,因為調查的內容涉及香港人民對於香港在一個國家兩種制度下民主政治發展的信任與信心,可想而知,必定教中華人民共和國和香港政府難堪不已,而跨國的合作調查,也極可能招來港府國家安全部門的關切和干涉而難以展開,所以可以確定的是,未來不會再有香港主題的論文是根據《香港調查研究計畫》寫就的了。

香港主題學位論文的集中出現,無可否認,和陳教授當時的政治關懷和學術偏好有關。我相信,在香港2003年七一大遊行反對《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第23條國安立法和爭取實現行政長官與立法會議員雙普選的政治主張被公然提出而成為公民社會的共識之後,忠實記錄香港民意趨向的《香港調查研究計畫》,便成為香港人民二十年為自由奮鬥心路歷程的完整見證,陳老師在2018年再次借調大陸委員會主任委員,所謂香港九胞胎論文就是在2018至2020年之間完成的,計入研究生提出論文研究計畫的時間,可知陳老師至少在2016年第四波香港調查完成之際,便對於調查結果與其解讀充滿興趣。

2014年第四季香港爆發雨傘革命,次年3月臺灣太陽花運動,中國因素和香港議題激盪著臺灣政治社會,2019年香港反送中運動抵抗港府推動《2019年逃犯及刑事事宜相互法律協助法例(修訂)條例草案》立法,年底香港十八區議會選舉泛民主派大獲全勝,到2020年武漢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擴散,中華人民共和國藉機壓制香港社會運動,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通過《港區國安法》沒收香港高度自治,藉著指導研究生論文,深入了解和思考香港時局變化,陳教授/主委具有強烈的動機。陳老師將他和我指導的研究生組成「香港研究小組」《連線》(Line)群組,隨時進行討論,分享研究心得。我在博士班時即參與了法律學系王泰銓教授主持《香港基本法》專書的研究寫作,長期關懷香港一國兩制與民主人權問題,對於提供指導和參與口試審查,自是義不容辭。

所謂香港九胞胎論文的研究方法大致是相同的,都是次級資料分析法/文獻研究法,主要文獻資料和數據的基礎都是《香港調查研究計畫》,依照研究主題和歷年調查問題的不同,有的以全部四波調查為對象,有的只用了兩波調查,而針對二十年香港人民政治信任變遷,就性別、年齡、教育程度、家庭每月平均收入、社會階層、宗教信仰、政黨認同等等獨立變項,就個別不同面向主題下的依賴變項以二元勝算對數迴歸分析進行數據資料的重組、解讀和詮釋,九篇論文主題各與立法會、政黨、國際移民、中央人民政府與香港特區政府、立法與司法、特首與公務員(行政)、媒體、警察與中國人民解放軍,論文兼有量化與質化研究的性質,因為是跨二十年的資料分析,研究生必須把主題相關的背景狀況、制度特性、事件脈絡,特別是2016年第四波調查以後的主題發展進一步做補充和梳理,而香港本地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香港民意研究所歷年所做的民調,更是研究者所不能迴避的重要參考文獻,所以研究生要完成這樣一本學位論文,絕無可能就只有剪剪貼貼、抄抄寫寫,一定要下工夫,認真用心地把每一個環節處理妥當。

然由於研究方法相同,總有研究生在研究計畫階段不免都會因襲沿用前人段落的情形,我作為口試委員,都會特別提醒注意,請作者務必在學位論文定本再加改寫,或說明自己在寫作上有無特別的心得或做法,在此之外,由於研究主題與內容不同,我就真不知道研究生若要抄襲要從何抄襲起了。所以有人稱陳明通利用臺大東亞民主研究中心資料庫開論文工廠製造九胞胎或二十胞胎的說法,都是似是而非的外行話,但選舉時期,政客名嘴爭取媒體曝光,七嘴八舌、言不及義,一傅眾咻,人云亦云,沒人關心真相是甚麼。

然而如果真要批評檢討些甚麼,我只能說,陳老師可能在學生的論文選題上有時太過熱心主動,才會出現同時指導大量相同研究方法和相近主題論文的現象。而論文指導篇數多,對學生論文格式規範和引註確實與否的問題無法一一親自詳加檢視,自屬難免,但要以此責難指導教授,也是強人所難。沒有人可以博聞強記到對於論文的所有引註瑕疵都能一眼望穿、明察秋毫,這真的要靠學生的學術自律了。

至於陳老師所指導學生絕大多數未同意論文網上公開閱覽的問題,並不是心虛,而羞於讓論文見人。是否網上公開論文,就目前的制度而言,純粹是著作人的公表權利,他覺得寫得不夠好,不願意公開,是他的權利。臺灣社會對臺大研究生期待高,對於論文品質的要求也高,師生很容易受到檢驗,許多研究生希望藏拙,避免負評,此一現象並不少見,我的博士論文當年也選擇不公開,原因是準備修訂後公開出版,所以也是對口試本不盡滿意。但我贊同論文公開,以供同儕和社會大眾觀摩批評,這才有助於學術的進步。

我應陳明通教授邀請擔任香港主題論文的口試委員,係就我熟悉的香港制度人事與政治變遷為研究者提供審查建議,另一位和我共同參與多數香港論文口試的蔡佳泓教授,則是國立政治大學選舉研究中心與東亞研究所合聘的優秀學者,我們在論文的口試審查中,都有各自專長的部分,這也正是基於陳老師對於我們研究能力的了解和肯定。社會各界和臺大校友大可以放心,臺大不會是學店,臺大國發所成立五十年,轉型二十年,學位論文審查標準和臺大各系所相同,歡迎大家有本事來洗學歷。臺大香港九胞胎論文中,就有康仁俊以其著作《香港居民對香港媒體的信任變遷研究──2001-2016年四波調查的分析》應屆考取臺大生物產業傳播暨發展學系博士班。

論文好壞仁智互見,品質控管的關鍵全然在於指導教授和審查委員的能力和良心,就這一點而言,陳老師和我、蔡佳泓教授都沒有問題。如果陳老師的論文指導果然有個案違反學術倫理的情形,那也應當查明事實真相與責任歸屬,倘教育當局黑白不分地要連坐制裁整個系所,議論其是否存廢或減招,則恐怕有不當連結、恣意行政之嫌,反而治絲益棼,盡失治理大學黌宇應有的格局器度。

我就我參與審查的香港主題論文,甚或其他論文,都贊成網上公開接受公評,當然,縱使臺大校規今起規定要公開,基於法律不溯及既往原則,綜合資訊公開原則和一般機密保護十年上限標準作為判斷,我也認為回溯公開應依合理的年限。臺大的香港研究論文絕對有供外界研究與政策參考的價值,或許這些論文寫作完成之時,研究者擔心論文滲透了指導教授的觀點,讓外界有關於國家安全當局立場的聯想,但這些考慮,時移事往,終有一天可以放下。我對通過審查的這些論文簽名負責,認可這些研究者有資格獲得臺大的碩士學位。

*作者為國立臺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法學博士,國立中央大學客家語文暨社會科學學系暨國立金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兼任副教授,台灣獨家傳媒智庫執行長。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