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瞞真相、裝聾作啞、姿態過高 馬克宏隨扈打人事件如何演變成劇烈政治風暴

2018-08-01 23:28

? 人氣

馬克宏和貼身保鏢:小小醜聞如何成了國家大事?(BBC中文網)

馬克宏和貼身保鏢:小小醜聞如何成了國家大事?(BBC中文網)

周二(31日),法國總統馬克宏不會太舒服,國民議會要討論兩項譴責他的動議。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其實過去這兩個星期,馬克宏的日子可能一直都不太好過,法國媒體說,他面對的,是出任總統以來最嚴重的一場政治危機。

當然了,馬克宏最後被逐出愛麗榭宮的可能性非常、非常小,但是,至少在今天、在今後一段時期,馬克宏「朋友圈」爆出的醜聞,可能仍將停留在聚光燈前。

出了什麼情況?

事件可以概括為:總統保鏢打人案。主角是馬克宏總統的保安貝納拉(Alexandre Benalla)。他今年26歲,摩洛哥後裔。

醜聞起自今年五一勞動節抗議示威期間的一段影片。當天休假的貝拉納被拍到頭戴防暴鋼盔、身著警服上街執勤,與示威者發生肢體衝突、並動手毆打一人。

雖然總統府第一時間就了解了情況,但是,此後貝納拉仍然留在馬克宏的身邊,或者說,他的「朋友圈」內。

不過最後,紙還是沒能保住火。10多天前,影片、以及貝納拉的身份再次曝光。此後兩天,法國的國民議會討論似乎總是歸結到一句話:馬克宏身邊怎麼有一位會動手打人的保鏢?接下來,議會開始調查,司法啟動了應有程序,警察全力參與......保鏢打人案成了轟動、震撼法國的國家大事。

馬克龍和內納拉
直到一個多星期前,貝納拉依然身居要位、手掌大權。在巴黎市中心拍攝的這張照片顯示,貝納拉站在法國足球隊大巴內最前面

總統黑資料太少了?

原本不起眼的一件小事居然成了國家大事,可以說明兩個問題:

一、反對派和媒體手中掌握的可以用來痛打總統的"黑材料"太少了,所以,抓住"貝納拉門"不放、一定要榨出最後一滴油水。但是這樣做的風險是,太過分了也可能招致公眾反感。

二、事件本身可能不起眼,但卻揭露出馬克宏政府一個更加黑暗的真相。馬克宏當選以來,我們可能一直被他的活力、魅力照花了眼,沒有注意到。

BBC駐巴黎記者司科菲爾德(Hugh Schofield)認為,這兩點都有一定的真實性。

記者說,醜聞會過去的,嚴重性也不像極左翼所說的堪與水門事件相比。愛麗榭宮內沒有僱傭的打手、民兵,人們可以看得出來,真正的罪魁禍首是貝納拉本人,一個保鏢居然如此缺乏自控。不過,馬克宏儘管能度過這一關,但也不可能是毛髮無傷。

馬克龍和貝納拉
貝納拉今年26歲,是摩洛哥後裔

小鮮肉原來有弱點

醜聞曝光一個多星期,馬克宏一直保持沉默,讓人看起來他架子真是太大了,容易招人厭煩。至少開始時,馬克宏一直讓下手出面解釋,但是,下手做事太不漂亮,搞了個一團糟。

整個事件從頭到尾突顯出許多問題:總統府內有人能力非常差,有人缺乏判斷能力,有人濫用職權,各方缺乏交流和溝通。

法國人看到,原來,馬克宏也有弱點!

如果愛麗榭宮動作迅速、應對妥善,起頭那件事—5月1日遊行期間貝納拉動手打了示威者—可能很快就被"消化"掉了。

總統府應該立刻認識到,這樣一個自願去做義工參與防暴執勤、遇到示威者挑釁立刻熱血衝頭的人,根本不適合擔任總統的貼身保鏢。

事實上,貝納拉動手非常簡短、程度也不太嚴重,但這不是問題關鍵,關鍵是,他不僅行為很不光彩,而且還顯示他嚴重缺乏判斷力。對總統的貼身保鏢來說,這一能力至關重要。

但是,愛麗榭宮當時決定—我們現在還不知道是馬克宏個人決定、還是內閣成員決定,不炒貝納拉的魷魚。

貝納拉打人事發第二天,也就是5月2日,總統團隊就知道了影片的存在。但是他們沒有做任何公開聲明,只是給貝納拉停薪留職兩星期、然後"技術降級"的處分。

事實上,他的職權好像基本沒變。就在一星期前,他還在組織法國足球隊大巴穿越巴黎中心前往愛麗榭宮的治安活動。

馬克宏個人將受到的傷害是,在外人眼裏,愛麗榭宮隱瞞真相,他們好像總認為沒人需要知道,貝納拉的過失是可以原諒的,他也受到懲罰了,再說,總統也很看重他……

馬克龍和妻子
馬克宏贏得大選後,他的活力和魅力抓住了世界的眼球

紙包不住火

愛麗榭宮似乎完全忘記了,數字時代,紙包不住火。

有人看見了真相,這人發聲了。真相一公開,馬克宏手下人再次顯現出辦事之無能。他的官方發言人Bruno Roger-Petit告訴記者,對貝納拉的處理很適度,而且,這是愛麗榭宮官員受過的最嚴重的處罰。更能說明問題的可能是,就連這樣可笑的表現,還是他去年上任以來第一次從愛麗榭宮在電視上露面。

所以,一個不光彩的事,本來幾個人揚揚眉毛、幾家報紙吵吵一頓可能就消失的小事,現在在所有人眼裏都成了馬克宏擔任總統以來最嚴重的政治危機。

事情雖小,但它揭露出的總統府內的一些真相,卻能讓人的眼睛瞪倒很大。馬克宏「朋友圈」內的麻煩就這樣成了法國各界關注、熱議的國家大事。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