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台灣在地生產加工 創造食品安全典範

2015-04-25 05:10

? 人氣

黑豆契作現場(作者提供)
黑豆契作現場(作者提供)

為了重塑西螺等地的黑豆生產產業,亦請縣長蘇治芬與立委李應元、劉建國等人多次的向農委會要求與建議,最終同意把黑豆納入契作獎勵作物之中,每公頃轉作補助4.5萬元,計算在地生產之黑豆,每公頃可收獲3噸,醬油業者每公斤以45元收購,再加上每年二期政府補助9萬元,每期黑豆的種植可收入達到近20萬元,如此就能比種植水稻的收入好一點,也能吸引農民的種植與生產。也因如此,在強力的運作之下,農民加入生產,醬油業者加入收購,政府更協助帶頭行銷在地生產百分百的安心醬油,建構了生產、加工、行銷一體多元的模式,與黑豆產業鏈,更也逐年興盛西螺地區的黑豆生產,創建在地生產與手作加工的結合模式,讓台灣在地醬油打出名號,更也讓醬油業者更具有行銷議題,甚至能以更高的價格來銷售,創造有別於市場的差異化商品。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未來,擴大模式,多樣發展

以台灣在地生產的黑豆,釀造醬油業者的堅持,建立從生產、加工,到餐桌的安全監控與產銷履歷,是為食品安全的新思維模式,也是嚴格控管食品安全所生產的安心食品,更是可以說是台灣第一瓶有身份證的醬油,這樣生產環節所創造出來的產銷新模式,是可以放大、也可以複製,更能擴大生產,若能如此的堅持與要求,堅持台灣在地生產、嚴選在地安心業者、建立食品安全典範,100%台灣黑豆生產釀造醬油,絕對是台灣產業發展的新模式,讓農業結合產業,把一級生產事業與二級加工產業,甚至是三級的休閒觀光再導入,讓生產不僅是生產,也能具有體驗食農教育的做法,將會是台灣在地生產加工的新思維,食品安全的新發展。

為政之者,除了需要前瞻的遠光去制訂政策外,更也需要新的思維與新的行動,去建立和過往不同的施政方向。筆者期盼更多類似黑豆的典範案例導入,讓更多的生產農友、加工業者及消費大眾都能受益,亦能享受食品安全的生產與消費模式。

*作者為企管博士、助理教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