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關於「私立學校退場條例」, 如果教育部也能BOT─

2023-01-08 05:50

? 人氣

李遠哲。(攝影/羅旭光。圓神出版社提供)
李遠哲。(攝影/羅旭光、圓神出版社提供)

在二十多年前由李遠哲等人所推動的大學教改雖然符合了大多數學生想要就讀大學的想望,卻也將原本優質的人力往下降低,廣設大學的錯誤政策讓僅僅只有十八分的高中畢業生也能擠進大學之門,也讓小小的臺灣竟然創造了擁有一百六十幾家大學的世界奇蹟。在少子化尚未席捲臺灣時,這一百六十幾家大學還能各安天命。換言之,頂大們自然還站在紫禁之巔,巍峨宮廟衣冠楚楚,但山腳下的小店們也有生意可做,儘管只是遮風避雨的茅屋,穿的也只是粗布衣裳,卻還能勉強糊口度日,沒曾想少子化的大浪打來,不一會便有十數家小店慘遭滅頂。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關於大學新生註冊率的悲劇年年迭創新高,去年甚至創下迄今最慘的數字 —— 十九家大學的新生註冊率低於六成,這還僅僅只是從宏觀層次去觀察,如果從精細層面去思考,則連國立大學的某些科系都遭逢招生掛蛋的奇恥大辱。私校退場這四字箴言大概在十多年前便已甚囂塵上,過去因為浪頭不高,店家們儘管知道風險存在卻未必願意坦然面對,至於官家也只是做壁上觀,畢竟公立大學總是自家的小孩,再怎麼扶不起也是掌上明珠,不能有一絲一毫的閃失,儘管招生欠佳、經營怠惰、恃寵而驕,頂多也只是出言相勸罷了,至於私校?反正是私人物業,表現好的時候自然得冠上私人興學造福社稷的美譽,但如果成了苟延殘喘的局面,官家既不會扶持,反之還要將其設法滅頂,因為私校一旦熄燈就有龐大的利益可供各方競逐,這利益的源頭大抵就是土地 —— 在寸土寸金的臺灣,誰有了土地也就有了立足的所在,小店反正也沒生意了,不如遣走夥計及還在用餐的顧客們,剩下來的問題自然可以由官家作主,至於要怎麼開發及利用小店的土地隨時有人搭得上話。

現今的私校退場機制不僅無法讓可能尚有呼吸的私校還魂,還能將原本氣息還算穩健的私校落得可能傷重不治的下場,看看今年的數字便一目瞭然,倒不是說官家一定要救死扶傷,經營不善且徇私舞弊的私校自然不能救,然而,並非每家私校都是佝僂殘障,部分私校只是未能洞燭先機以致於有今日之病,而之所以未能洞燭先機是因為官家給每家小店的蠟燭都是同一種,其亮度一樣、長度一樣、成分一樣、顏色也一樣,無怪乎早有專家指出臺灣只有一所大學 —— 教育部大學。

在資本主義掛帥的美國,一般高中畢業生選擇州立大學就讀,各州根據其條件打造屬於自己的州立大學,州立大學的品質並不會有太大落差,有些甚至能與頂尖私校並駕齊驅,至於社經地位較好的家庭則鼓勵畢業生就讀昂貴的私校,然而這些昂貴的私校卻也提供可觀的獎學金給優秀的學生,因此即使經濟無法負擔的學生,也能憑藉自身的才能擠進頂尖名校。簡言之,美國的公立大學肩負高等教育的基本責任,他們提供品質不差的教育套餐給想讀大學的高中畢業生,至於頂尖的私立大學則以菁英教育聞名於世,兩者相輔相成造就了其優秀的高等教育實力,而這實力又創造了美國不墜的霸權。至於另外的先進國家則以公共化的高等教育與美國分庭抗禮,例如歐洲及紐、澳、加拿大體系的高等教育由國家掌控,這類國家也有私校的存在,但是國家的補助挹注在學生身上,而非私校校方,這點與臺灣大相徑庭,至於其良窳如何,從後事之師的角度來看也是不辯自明 —— 在臺灣,絕大多數的私校長年領取教育部的補助款,但其成效如何有目共睹,那些瀕臨熄燈的私校又有哪家沒有拿過教育部的補助款?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