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朝平觀點:別怪蔡詩萍有兩張面孔,都怪政府把黑手伸進文化裡

2022-12-28 06:40

? 人氣

廣播節目主持人蔡詩萍擔綱台北市文化局長,引起的討論不少。(盧逸峰攝)

廣播節目主持人蔡詩萍擔綱台北市文化局長,引起的討論不少。(盧逸峰攝)

蔣萬安力邀蔡詩萍出掌文化局,深藍族群大不滿,藝文界人士對這項任命卻大加讚賞。後者,可以典藏雜誌社社長、典藏藝術家庭公司負責人,也是人稱「民進黨財經國師」今周刊雜誌董事長謝金河的太太簡秀枝為代表。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蔡就職前,簡秀枝在臉書上發表長文,力挺此項任命,「深慶得人」。她稱頌蔡詩萍愛家愛妻愛女,經常參與藝文活動、和藝術家聚會,擔任北市國「超時空情書音樂會」的導聆和說書人,為愛朗讀,如烹小鮮,游刃有餘。

簡秀枝的「推薦書」還援引諸多前縣市文化局長和好些藝術家的「證言」,除了對蔡詩萍推崇備至外,也提出了一些建言。隨後蔡詩萍也在她的臉書留言:「…,老友謝謝您,繼續鞭策我們文化局,鼓勵我的同仁們」。

簡秀枝把文化窄化成了書籍出版、表演藝術和藝術品典藏,因此,對具有明星架勢與藝術家長期交好的老友,殷殷期盼。然而,文化是歷史傳承、風俗習慣、生活方式、價值觀與行為模式的總和,豈可窄化為書籍出版和表演藝術?文化定義和認知不同,難怪會就照映出不同面貌的蔡詩萍。

更深一層看,蔡詩萍適不適任文化局長問題的核心,還在於政府該不該設官授職來管理文化?或者,文化部(局)的任務和功能究竟是甚麼?

若將文化窄化成書籍出版和表演藝術,前者涉及言論自由,後者涉及自由創作,兩者都不應該由政府來設定規範或管理。環顧已開發國家文明國家,極少國家設有文化部會,反倒是民進黨當局極度痛恨的中共政權,不僅有文化部,文化還可以拿來「革他人之命」,「文化」裏頭,黨的那雙手,處處可見,時時可見,從來沒少過。真不知台灣為什麼要「見不賢而思齊焉」?

打從1981年設立文化建設委員會(2011年改制為文化部)以來,台灣「文化建設」究竟有什麼驚人的成績?結合八大藝術的電影產業,別說票房一年不一年,電影從業人員在國際影展上大放異彩的,還不如戒嚴時期。音樂家、畫家贏得國際大獎、登上國際舞台的,屈指可數。圖書出版的數量,人均閱讀書籍數,節節下降。文化產業產值的GDP佔比,低到讓人難為情。這些「指標」都說明了,政府管理文化,絕對不是個好主意!

不但不是好主意。政府管理或是輔導、獎助書籍出版和表演藝術,無可避免地會將執政者的意識型態灌注其中。

蔣氏父子「一黨專政」時,固然如此,綠營全面執政,也不遑多讓。紙風車兒童劇團墮落為綠營的側翼;下流粗俗的省罵可以登上「國家藝術文化中心」;金馬獎成了「排外內捲」、自得其樂的大舞台;同志大遊行可以當街猥褻;NCC明目張膽地「管制」有線電視產業;電視台肆無忌憚地為執政者泡製假新聞,散播錯誤的訊息和知識;凡此種種,不都是因為政府掌握了「表演藝術文化」的尚方寶劍嗎?

政府一旦介入表演藝術文化活動,「順我者,獎勵,逆我者,圍剿!」也就成為當然。

紙風車劇團新作《哪吒鬧龍宮》,12/16屏東千禧公園戶外演出。(圖/屏東縣政府提供)
為孩子創造歡樂的紙風車劇團也難免被捲入政治。圖為紙風車新作《哪吒鬧龍宮》。(圖/屏東縣政府提供)

若是將文化定義為生活方式、行為模式和價值觀,那麼,政府就更不應該、也無權分官設職來管理文化了。

行為模式和價值觀都是長期融合、自然演變而來,如何去管?再譬如,「政治文化」、「醫療文化」、「商業文化」、「官場文化」、「職場文化」、甚至「酒國文化」、「網紅文化」、「捷運文化」等等,都涉及價值觀和行為模式,政府如何去管?管理文化,不啻是「移風易俗」,移風易俗,雖聖人,不能也。

放眼古今中外,除了極權專制政體外,沒有一個國家能有效且成功地管理風俗習慣、行為模式和價值觀的。能夠有效而成功地管理「文化」的國家,必定要犧牲自由與民主!自稱全球自由民主同盟的「中華民國台灣」,如何能亦步亦趨地效法我們最不齒的專制極權政體?

進一步說,價值觀、行為模式、生活方式是潛移默化中養成的。潛移默化的過程,通常包括了有形和無形的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我們講話行文,通常會將「教育文化」連在一起,視為一體。那麼,當政府組織裡有文化部時,文化部和教育部如何分工?誰凌駕誰?又是一個事關自由民主分際的大課題。(教育部一詞,聽起來就有作之君、作之師,高高在上的君權味道。教育部應該改稱教育行政事務部,或者,應該由各公私立大學校長組成國家教育委員會,管理教育行政事務。)

不單如此,近年來紅得發紫的文化創意產業,不也牽涉文化嗎?那麼,文化產業的主管機關究竟應該是經濟部還是文化部?目前,台灣文創產業的主管機關是文化部,不知道是不是因為這個錯誤的分工,台灣的文創產業其實是處於原地踏步的狀態,文創產業成長,也遠遠落後於與我們同時發展文創產業的對岸。

台灣文創產業之所以停滯不前,關鍵就在於政府處心積慮地想要「管」文化,而不知利用經濟的手段和市場機制,去調動文化有關產業的積極性和產能。此外,文化部雖設有影視及流行音樂產業局,但近20年來,台灣的公共電視和國際影視宣傳,已經到了慘不忍睹的地步!理由很簡單,當影視和流行音樂成為政府「胡蘿蔔與棍棒」的受體時,業內人士很容易就看清了「利益導向」,學會了「趨吉避凶」了!既然,投政府所好可以免於飢餓,吃香喝辣,何必絞盡腦汁追求品味、探索市場呢?

簡單地說,台灣圖書出版、表演藝術長期滯後不前,文化品味日趨低俗乃至下流,追根結柢,都是因為政府長期把黑手伸進了「文化」裡頭,試圖藉著管理文化達成特定的政治目標。也因為如此,社會大眾左右看蔡詩萍,就產生了兩個不同文化面貌的蔡詩萍,愛恨也因而產生。

短時間內,我們不可能撤銷了文化部,執政者也不可斷然地將黑手從文化裡抽出來,在文化部、縣市文化局續存、客觀政治環境不變的前提下,擁有兩張不同文化面貌的蔡詩萍,接任台北市文化局長後,預期或將面臨如下的矛盾和考驗。

1.NCC惡意撤銷設籍台北市的電視新聞頻道時,蔡局長如何因應?或是將問題丟給觀傳局和市長辦公室?

2.市府審理台北市有線電視系統收費標準時,文化局參與否?文化局要不要違逆NCC,因應世界潮流,大幅調降有線電視月費,轉而獎勵輔導台北市的OTT產業?

3.文化局辦理台北藝術季等活動時,要不要邀請大陸的著名藝術家,還是等因奉此,配合外交政策,邀請一些第三世界國家籍籍無名的抗中藝術家?

4.教育部擬定的課綱繼續推動去中仇中的歷史和地理教育,蔡局長是「吾道一以貫之」,不聞不問,噤聲不語,還是Look Up,把問題推給蔣萬安?

5.立委慫恿中央開立的禁書名單,文化局跟不跟進?禁還是不禁?

6.親綠媒體人組成的事實查證中心,指市府發布的新聞不實,網路平台拉黑相關新聞,蔡局長會為市府和同仁辯護嗎?

7.雙城論壇續不續辦?同志大遊行續不續辦?最後,2024若是政黨輪替了,蔡局長的標準,變,還是不變?

8.再假如,文化局同仁籌備全球新潮藝術大展或是動漫大展,一向認為鄭問的漫畫難登大雅之堂、自己也看不懂「潮藝術」的老友簡秀枝,糾集藝文界人反對,蔡局長如何因應?

9.未來蔡局長的藝術交易稅改、專業藝術交易園區的政策,若不能符合老友簡秀枝和部分藝術蒐藏家和富豪友人的期望值時,蔡詩萍又該如何自處?

林書瑋目前擔任醫療健康相關節目的主持人
蔡詩萍接任台北市文化局長,妻子林書瑋也要考量利益迴避的問題。

10.蔡詩萍民間友人開辦的媒體,主動為市府政策推動「置入性行銷」活動時,蔡局長買不買這份人情?

11.如此提問,並非雞蛋裡挑骨頭,而是在中國人社會裡(不同意的人就當是華人社會),能力越強的人,責任不一定最重;但是,朋友越多的人,一旦從政,往往包袱最重。特別是在重視「門閥派系」和「近親繁殖」潛規則的藝文界,這樣包袱,尤其沉重。

12.還有另一個層次的問題,也很惱人。那便是蔡詩萍和夫人林書煒可能涉及的「利益衝突迴避」問題。

這個問題,又分兩部分。第一部分是蔡詩萍入小內閣後,之前他參與、投資和傳播、藝術文化有關的營利事業組織,是否要全部信託?網路傳言他還參與了周玉蔻「放言傳媒」的某些工作,這部分他是否應該「坦白交代」?而蔡曾經投資和參與過的藝文傳媒公司(包括放言在內),是否應以「避免利益衝突、考慮反向旋轉門效益」為由,三年內禁止參與台北市文化局的公開標案與競賽活動?

夫人林書煒的部分也很複雜。林書煒的經紀人公司可否爭取文化局的標案?文化局可否邀請林書瑋擔任公益活動的主持人?(名為公益,難保沒有贊助廠商藉此管道接近局長,或是假藉公益之名圖利自我?) 民進黨若是高薪聘請林書瑋擔任特定政治活動的主持人,且活動主題與北市府的施政目標相互抗衡,林書煒應不應該接下主持工作? 或者,林書煒應該追隨馬英九的夫人周美青,用最嚴苛的道德標準自我期許,徹底裸退、淡出職場?

拉拉雜雜談了這麼多剪不斷、理還亂的惱人問題,淵藪無它,全因政府設立管理文化的部會和局處,試圖想要將一切價值觀、行為模式定於一。殊不知,文化始於競爭,只有百花齊放,才有燦爛的文化。

作為一個貨真價實的自由主義者,我堅決反對政府設立文化部,反對執政者將黑手伸入狹義或廣義的文化活動裡,不過,我們無法改變既成的事實,也無法就此推倒文化部和縣市文化局,只能作此呼籲,以為將來查證。也期盼諸位文化部會局處首長,即使不能給我們一個百花齊放的文化環境,好歹也能撤除一切的管制、獎勵、補助、廣告和置入性行銷專案,讓市場機制、自由競爭和法律規範來決定文化的趨勢和走向。

*作者為資深媒體人

本篇文章共 1 人贊助,累積贊助金額 $ 45

喜歡這篇文章嗎?

陳朝平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