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評:兩岸出口俱衰退,至暗時刻接近中

2022-12-16 07:20

? 人氣

兩岸出口都掉入衰退,反映全球經濟的走衰,經濟的「至暗時刻」恐怕不遠矣。(資料照片,AP)

兩岸出口都掉入衰退,反映全球經濟的走衰,經濟的「至暗時刻」恐怕不遠矣。(資料照片,AP)

對出口占重要地位的兩岸而言,這個月的經濟數據確實不好看、讓人擔心,因為出口出現衰退,這是短暫現象,還是IMF(國際貨幣基金)口中的「至暗時刻」接近中,值得特別注意。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月初財政部11月的進出口金額,11 月出口 361.3 億美元、年減 13.1%,今年首度出現雙位數跌幅,也創7年來最大降幅,而出口已連續 3 個月衰退。如果分項目看,五大類、11大項全部衰退,連出口主力的電子零組件也衰退,結束連續42個月的成長,進口同樣也是衰退。這種表現,官員稱為「暗淡無光」。

與此同時,對岸的出口也在11月出現衰退,依照中國海關的統計,11月出口、進口同比各降8.7%、10.6%,較前值明顯惡化且低於預期;雖然拉長時間看,今年1-11月份出口仍增長9.1%、進口增長2%、貿易順差8020.4億美元,擴大39%,但相較先前的數據,11月出口衰退令人意外,因為7月出口仍大幅增長18%,到8月份開始顯著放緩,但9月仍保持正成長。

兩岸出口都衰退,雖然是在全球經濟大環境走衰惡化下,遲早要碰到面對的結果,但也有各自不同的內在因素。外在因素方面,當然是全球經濟明顯走低下滑,這次幾乎是近數十年來,僅見各大經濟體同時下滑的景況。即使是2008年金融海嘯、歐美全部陷衰退的慘狀之後,仍有中國藉著4兆人民幣撒幣政策,把經濟拉回10%左右的成長,為全球經濟撑起一片天,但這次則幾近毫無支撐。

IMF在10公布的預測,明年全球經濟增長率只有2.7%,比2022年的預測值3.2%低了0.5個百分點,而這個數字是2001年以來,除了2008金融海嘯與2020新冠疫情的重大例外事件之後提出的預測值之外,對未來預測最差的一年,甚至即使已低到2.7%的成長率也未必能達到, IMF首席經濟學家說2023年將是全球經濟的「至暗時刻」。

對出口占比重高、算是出口導向為主的台灣而言,全球大環境惡化的影響最大,內部的問題主要是3年疫情下來,嚴重的「不平衡發展」,內需、服務業受傷重、所得低,亮麗的出口、科技產業支撐起經濟成長數據,但現在也陷因全球不景氣下滑,兩者彼此牽引,可能擴大其負面效應。

反應在數據上,可以看到過去兩位數成長的電子零組件項目,也出現衰退;其實,先前台積電法說會中,宣布全年資本支出砍1成,就可看出景氣的變化,當在全球產業領域強勢如台積電者都開始減少投資、對未來景氣保守以對時,其它領域的情況可想而知。在台積電投資擴廠降溫後,那些新廠預定地區的房市也開始降溫。

而中國經濟面對的內部問題,則又比台灣更嚴重又複雜。在此之前,中國堅持清零政策,對經濟造成嚴重的打擊,內需消費受影響、出口產業亦受挫,供應鏈受影響,也讓投資裹足不前。現在雖然放寬、甚至放棄清零政策,但疫情必然捲土重來、確診死亡人數都會增加,其影響與衝擊、及政策是否會再反覆改變,都被視為風險。

雖然中國放棄清零政策,必然有助於拉高與加速經濟運行,但現實的是,內外仍有阻礙因素:以內部而言,經過3年疫情摧殘與清零政策,中國的就業情況已惡化,那些在疫情期間停止經營甚或倒閉關門的企業、商家,不會一夕回歸,因此經濟的全面復甦需要時間。再來是放寬後必然會有一段疫情惡化的時間,其影響如何在未知之數;最後則是政策風險─外界還是擔心中國防疫政策是否會因疫情惡化重回清零政策。

外在因素除了全球經濟走低外,美國拉著盟邦對中國的圍堵、禁運、制裁仍持續,甚至還變本加厲:被列為實體清單的中國企業持續增加、美國千方百計要把中國的科技產品「擠出」市場,半導體禁運的升級,不僅對尖端晶片禁運,連成熟製程的半導體設備也要管制;不僅禁設備,連人員都要管制、禁止外人協助參與中國的半導體生產。雖然樂觀者認為美國的逼迫會讓中國建立自主的半導體產業,但至少短期而言,其影響與傷害大,讓中國企業與商品更難走出去、賣出去。

今年隨著經濟走滑,台灣的各經濟智庫的預測數據持續下修,從原本的4%左右,下修到3%邊緣,從惡化趨勢來看,最後「保3」可能會有問題,明年預測值更跌破3%。對岸原本今年的成立目標是5.5%,但經過疫情與清零政策折騰、加上外在環境惡化,今年成長率是否能站上4%,猶在未知之數。而中國成長率差,台灣也註定要被拖下去。兩岸經濟的「至暗時刻」,恐怕已在不遠之處矣!

喜歡這篇文章嗎?

主筆室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