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陷入困境?如何脫困?BBC邀四位專家深入分析

2022-11-22 08:10

? 人氣

2022年中國經濟(AP)

2022年中國經濟(AP)

中國經濟成長繼續放緩,國債規模是經濟規模的兩倍多,青年失業率飆升,不斷反覆的新冠疫情封控衝擊了經濟的方方面面,外國資本在撤離,許多人眼裡前景黯淡。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不少觀察人士認為,中國經濟能否脫困看來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它對迫在眉睫的巨額債務的處理。

國際機構預計,2022年中國經濟成長幅度將落後於部分亞洲國家,這將是自1990年代初以來第一次。

那麼,中國經濟到底有沒有陷入困境?出了什麼問題?

BBC國際部《調查》(Inquiry)節目請四名專家分享他們的看法—— 

  • 于潔,英國查塔姆研究所中國問題高級研究員
  • 王丹,中國恆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
  • 馬格努斯(George Magnus),英國牛津大學中國中心和東方與非洲研究學院研究員,《紅旗,為什麼習近平的中國處於危險之中》一書作者。
  • 莎拉・舒(Sarah Shue),美國田納西大學諾克斯維爾分校供應鏈管理系副教授。

中國經濟怎麼了?要回答這個問題,應該從多年前,中國經濟開始崛起說起。

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習近平
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習近平

中國的崛起

半個世紀前,中國結束了十年「文革」浩劫。70年代末、80年代初,開啟了一個新的時代,踏上一條新的道路。在鄧小平的帶領下,中國開始向市場經濟轉型。

改革開放推動了製造業、技術和企業家精神的爆炸式成長。中國很快成為世界上成長最快的經濟體。

英國智庫查塔姆研究所資深研究員于潔說:「文革結束無疑是一個轉折點。…… 鄧小平意識到,這個國家不能像十年前毛澤東統治下那樣繼續下去。所以從本質上講,他試圖做的實際上是釋放中國廣闊的市場和龐大的經濟的活力。」

許多國有企業改制或私有化,外國投資被允許流入,中國龐大的勞動力向世界開放。

于潔說:「紡織品、玩具或白色家電,這些製造業實際上掌握在私營部門手中。而且,當時的每個省都能夠向這些私營企業提供某種有吸引力的貸款,讓它們得以重振商業。 」

高考恢復,人才培養受到重視,知識受到尊重,創新文化再現,培養出一代思想自由、真正擁抱市場經濟的人才。從八十年代初開始,中國開始逐漸獲得外國經驗。中國高級經濟決策者中很大一部分都來自這一代人。

于潔說:「我認為人們的思維已經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不再只是關於意識形態,不再僅僅是對領導者的忠誠。我認為人們開始更多考慮自己的經濟福祉,是否可以過上更好的生活。他們中的許多人已經開始這樣做。你可以看到,當今中國大多數億萬富翁就屬於第一批進入私營部門或自己開私營公司的那一代人。」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