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珍專欄:從柯文哲身上看到正常國家的不正常現象

2018-07-20 06:20

? 人氣

台北市長柯文哲把素人「旋風」造成歷久不衰的「現象」,是政壇異數,其實也是台灣政黨政治不正常的表徵。(龍德成攝)

台北市長柯文哲把素人「旋風」造成歷久不衰的「現象」,是政壇異數,其實也是台灣政黨政治不正常的表徵。(龍德成攝)

「政治沒那麼困難,找個比較正常的人來做就可以、就好了。」政壇人氣王台北市長柯文哲跨區為民國黨縣長參選人徐欣瑩站台說了這麼一句「經典之言」;搞笑的是,他說完這句話還坦言有強烈的個人風格,「不敢說自己是正常人。」照柯文哲的語義邏輯,直接間接寓意政壇(藍綠)多半不正常,而他正不正常?言人人殊,但他以一介醫生,橫空出世還橫掃政壇,確屬「非典型政客」,而「柯文哲現象」歷四年不衰,很難講到底是台灣政治之幸還是不幸。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三次輪替政黨成民主瘟神,過半期待新興政黨

現任陸委會主委陳明通與他指導的博士生楊喜慧曾經以新竹市長林智堅為個案分析柯文哲在二0一四年選舉的「外溢效應」,搜羅當時各家輿論的分析和解讀,大致分類為藍媒批柯、綠媒挺柯,並定義柯文哲現象是對馬英九執政的總批判,當年綠營唯一對「柯文哲現象」提出警訊的是素不為民進黨所喜的前副總統呂秀蓮,呂秀蓮形容為「柯P迷幻藥」;四年過去,藍綠對柯的評價逆轉,唯一不變的是柯文哲的高人氣,這顯然很難以「正常」定義。

柯文哲以超越藍綠的白色力量鵲起,最簡單的解釋就是選民對藍綠厭惡,當年執政的國民黨,被柯旋風掃下權力的聖堂,柯文哲確實發揮了加持效果,讓民進黨超比例地順風順水重執政;四年後,柯文哲沒退燒,「現象」成為「現實」,改變的是藍綠朝野態勢,不變的是「厭惡藍綠」的情緒,這樣的情緒投射到執政黨一定多過在野黨,民進黨沒想到的是全面執政清算得了國民黨,却打不倒柯文哲,反而成為民意厭恨政治、政黨的標靶,國民黨儘管享受不了柯文哲的外溢效應,却多少沾點民進黨不挺柯而失去的支持。

弔詭的是,(西方定義的)民主政治基本核心就是政黨政治,柯文哲現象歷久不衰,當然不可謂「正常」。杭廷頓曾說,「一個國家必須要經歷兩次政黨輪替,這樣的民主才稱得上是進步(民主鞏固)。」簡單講,民主就一種朝野因民意互換位置的遊戲規則,在這個動態過程中,政黨扮演政治秩序穩定的關鍵機制;經過三次政黨輪替的台灣,「政黨」却宛若民主瘟神,台灣民意基金會七月公布的最新民調,執政的民進黨認同度腰斬來到新低,與國民黨認同度所差無幾,近五成受訪者自認是「中間選民」,甚至高達五成七民眾期待新興政黨取代國、民兩黨,其中三成三民眾強烈認為台灣需要強大的「第三勢力」取代兩黨。

台灣人對強大第三勢力的想望 (2018/7 月)。(台灣民意基金會提供)
台灣人對強大第三勢力的想望 (2018/7 月)。(台灣民意基金會提供)

第三勢力想像從未斷過,因為國民兩黨都不正常!

自解嚴之後,兩黨之外「第三勢力」的想像從未斷過,從新黨、親民黨、台聯、甚至時代力量,因為「泛」在藍綠裡,都不能算真正的「第三勢力」,紅衫軍最終未成政團當然不算,徐欣瑩弟弟徐世勳以無黨籍當選台北市議員,一人不成「勢力」,包括柯文哲的「白色力量」四年前亦屬泛綠友軍,只是「泛」得更淺一點,反倒是當選之後,民進黨出手打柯,讓這股沾不上政黨的民意有了新的想像,可以推斷柯文哲連任,却很難想像他組黨,沒有政黨(團)支撐的聚眾,能如何避免杭廷頓所說,「一個沒有政黨組織的政權,既缺乏推動社會變遷和吸收變遷產生衝擊的制度方法,其實現政治、經濟和社會現代化的能力也相當有限」的窘境?或許正是民進黨如此自信能挺他也能拉下他。

本篇文章共 5 人贊助,累積贊助金額 $ 330

喜歡這篇文章嗎?

夏珍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