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忠偉觀點:日本政府到底派了多少「高砂義勇隊」赴南洋作戰.......

2018-07-15 07:10

? 人氣

(取自埔里影像故事館)
除了原住民之外,台灣漢人也在戰時被徵招,然而不論是漢人或原住民士兵,在戰後都遲未得到日本政府的賠償。圖為埔里大湳庄的台籍日本兵出征前合影。(取自埔里影像故事館)

文中也引用了致力於高砂義勇隊田野調查的日籍作家林榮代的研究:「……另一方面,高砂義勇隊當時被編為軍屬(軍中雇員),多擔任搬運、協助建造機場,打叢林戰等游擊工作,通常不受軍階,沒有正式軍人身分,因此在正式戰史中付之闕如,更不可能有『戰友會』等相關組織來糾合眾人,形成集體記憶。『日本政府從來沒有公布過他們的資料,』……林榮代認為:高砂義勇隊八回共約四千人,七成戰歿,三成倖存。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最重要的是,1942年以後日本在南洋戰場上的征戰極其慘烈,期間發生了許多殘酷的殺戮及如吃人肉等不人道的行為,為逃避戰後審判,南洋戰場上的資料有意為日本軍方湮滅……」

中國大陸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郭建芳教授在2005年6月13日於大陸人民網上發表的專文《臺灣「高砂義勇隊」的歷史真相》中所列的人數最多──「……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日軍又強征原住民族成立『高砂義勇隊』共2萬餘人遠赴南洋作戰,因『高砂義勇隊』多被派赴戰場的第一線,故死傷極為慘重,戰後生還者僅餘1/3人數,且多數成為傷殘。」

日軍後來將「高砂族」青年重新編入特殊任務部隊內,如「齊藤特別義勇隊」、「薰空挺隊」…等,其中派往菲律賓呂宋島戰場類似神風特攻隊──總數1,000人的「薰空挺隊」則是全軍覆沒、無任何一人生還。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由於日本政府一直未對當時服役的臺灣兵(包含臺灣高砂義勇隊)賠償,因此從1977年開始,有五個臺灣民間團體合力開始跨海對日本政府要求給予包括當年的軍事郵政儲金(共有帳戶59,577個)、簡易人壽保險金以及海外日本兵軍餉(未付之薪水共47,169件)等的補償金。經過政府與日本友人的長期努力奔走,1987年,日本國會才立法通過,但卻轉由紅十字會支給臺灣人原日本兵死亡及重傷者遺族弔慰金(我們稱為:奠儀),每人200萬日幣,不過這筆錢一直拖到1995年才開始發放。

當時120日元可兌換1美元;美元與新臺幣的平均匯率為27.37元;200萬日幣約等於43~46萬臺幣,這數目只有日籍日本兵慰問金的十幾分之一,以1974年在印尼莫羅泰島(Morotai,是印尼東部的島嶼)發現的舊臺籍原住民日本兵史尼育唔(日本名:中村輝夫,中文名字:李光輝,1919~1979)為例,日本政府僅發給68,000日圓補償金(其中38,000日圓為未發薪餉、30,000日圓為歸還津貼),但幾乎同一時間在關島和菲律賓盧邦島發現的二戰日籍老兵橫井庄一(Shouichi Yokoi,1915~1997,軍曹)與小野田寬(Onoda Hiro,1922~2014,少尉),日本政府卻分別補償了兩人1,000萬和2,000萬日圓。後來在輿論的壓力下,日本政府才又以慰問金的名義追加了350萬日圓給史尼育唔,但也因此引發一連串關於臺籍日本兵的補償問題,之後才有上述支給200萬日圓弔慰金的事。

本篇文章共 1 人贊助,累積贊助金額 $ 45

喜歡這篇文章嗎?

賈忠偉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