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體制下對基本人權的嚴重侵害:《戰後「黑名單」》選摘(1)

2022-11-23 05:10

? 人氣

香港觀選旅行團走訪景美人權紀念園區。(資料照,鍾巧庭攝)

香港觀選旅行團走訪景美人權紀念園區。(資料照,鍾巧庭攝)

前言

《中華民國憲法》第10條保障人民有居住及遷徙之自由,然而戰後台灣,卻有很長一段時間在動員戡亂及戒嚴體制之下,中華民國政府基於諸多政治、國家安全與社會安定的理由而限制國人入境或出境,所謂的「黑名單」係指在此一時空背景下,政府所列管限制入境或出境之名冊,儘管戰後長期統治臺灣的中國國民黨政府未正面承認「黑名單」的存在,但部分人民因個人身家背景、發表不見容於執政當局之言論而被限制入境或出境的狀況的確存在。換言之,「黑名單」制度的存在與運作,是非常體制下對人民基本人權的侵害,也是強人威權統治時期的重要人權課題,而此一制度正式走入歷史,甚至延續到第一次政黨輪替之後。

本研究將從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入出境管制的制度談起,包含執掌機關、各項管制法令、措施之沿革做為黑名單問題討論的起點,再將重點鎖定在與黑名單相關的法令制度上,包含解嚴後限制人民入出境最重要的法令,即動員戡亂時期國家安全法的討論上。本研究也將從民間的角度及官方的檔案,分別討論返鄉運動及官方的因應,最後,則討論黑名單的樣貌,包含人數與內容,及黑名單法令走入歷史的過程。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必須說明的是,本書是以國家人權博物館的「戰後黑名單問題之調查研究」的研究案經審查通過的結案報告,修改而成,但討論的內容基本上仍限於研究案的結案報告。當時所討論的「黑名單」主要是美國、日本的台獨人士,不過,「黑名單」的地區與範圍涵蓋確實也包含歐洲等其他地區及「保釣運動」,歐洲地區的黑名單如鄭欣先生,保釣運動的黑名單如林孝信先生。惟依目前研究團隊所能調閱到的官方檔案,主要涉及的多以美國、日本的台獨人士為主,故以此為討論的範圍。因此,本書仍不足以涵蓋整體黑名單的歷史問題,更遑論還有部分檔案研究時仍無法順利取得,有待後續研究者繼續努力。

一、文獻回顧

關於戰後「黑名單」的研究並不多,針對入出境管制的研究則有一些,多半集中於探討1949 年因為國共內戰加劇的入境管制措施。如薛月順〈臺灣入境管制初探:以民國38年陳誠擔任省主席時期為例〉一文,耙梳1949 年陳誠擔任臺灣省主席期間的入境管制措施,指出隨著國共內戰加劇,為避免「共諜」來台滲透破壞,入境管制越趨嚴格,藉此將可能威脅其政權的人直接阻絕於境外。林桶法在其探討1949 年中華民國政府撤退來台的專書《1949 大撤退》中,也有專章討論當時台灣的入境管制措施。兩文對於戰後的入境管制措施提供基本法令與歷史面向的討論。另外針對入出境管制的機構沿革,胡嘉林〈我國入出境管理組織變革之研究—從「入出國及移民署」成立探討〉、蘇群恩〈移民署成立及其移民管制研究探討—以歷史角度探討我國境管沿革〉,這兩篇碩士論文有初步的整理。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