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推多功能青銀共居宅,是解決世代衝突的必要政策

2022-10-31 05:30

? 人氣

台灣已經正式邁入「高齡社會」,未來走到「超高齡化社會」,幾乎是必然趨勢。(資料照,取自pixabay)

台灣已經正式邁入「高齡社會」,未來走到「超高齡化社會」,幾乎是必然趨勢。(資料照,取自pixabay)

隨著經濟高度發展國家生育率下降,老化人口增加,走向高齡化社會、甚至是超高齡化社會,不過是時間的問題。以台灣來說,雖然政府推出各項鼓勵青年生育的福利或社會政策,試圖解決生育率低造成的「長期」問題,但究竟是否相關政策有助解決人口方面的長期問題,需要時間觀察並進行滾動式調整。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眼前,是「當下」的問題,急需政府給出相關解方。2018年,內政部宣布,我國65歲以上老年人口占總人口比率在當年年3月底達到14.05%,意即7個人中就有1個是老人。台灣已經正式邁入「高齡社會」,未來走到「超高齡化社會」,幾乎是必然趨勢。

老年人口上升,政府勢必面臨政策資源如何分配的問題,過於偏重老年人口則對中壯年、青年不公;偏重中壯年、青年,老年人口或感不平。政策表面看似兩權相衡之下難取平衡,事實上不同世代間總有些雙方或多方都能接受的平衡點。

居住問題,不分世代,都須共同面對。經濟狀況好的人,居住問題自然不成問題,這批人可以過想過的生活。可是,不分中壯年、青年,薪資低以及由其衍生的所有民生問題,包含居住,對這個社會絕大多數人都由如「懸在頭上的一把刀」,時刻提醒苦澀的現實。

所謂「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這是當代構思平衡世代間不同價值、利益的核心基本。於是,有所謂的「青銀共居」構想,以解決世代的共同問題:居住。

「青銀共居」背後的思想是「世代共榮」,轉世代衝突為共榮。我認為,推動多功能的青銀共居宅,是未來台北市必須認真思考的重要議題。台北市發展至今,已進入城市老化的瓶頸,如要重新活化,必須賦予台北市符合當代需求的都市功能,「多功能青銀共居宅」便是一例。

「青銀共居」本身融合了「社會住宅」、「長照」等,必要時甚至可「危老重建」,或就安全的閒置空間,進行空間活化,重新賦予閒置空間功能。既然是「多功能」,無障礙空間、銀髮族的運動空間、嬰幼兒照護等,更是一樣不能少。一旦這類多功能青銀共居宅建成,勢必需要相關人才,屆時亦能創造就業機會。一項政策牽涉多層面,達到多目的,這是當代政策的特色。

推動「多功能青銀共居宅」會遇到的政策阻礙、困難,甚至在進行相關利害關係人的溝通會談時可能遇到的反彈,肯定超乎預期。然而,蔣經國先生說過,「今天不做,明天就會後悔」,我想台北市長候選人蔣萬安對於這段話是最有感的。做公園翻新、挖水溝、鋪馬路等這類表面工夫非常簡單,且市民會立即「有感」,但我始終認為一個負責任的市長和負責任的民意代表,該想的是未來。所以至少,從今年開始,讓台北市有能夠期許未來的可能。

*作者為台北市議員士林北投區候選人、國民黨副發言人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