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桌上的田野實踐:《神父住海邊》選摘

2022-11-04 05:10

? 人氣

裴德神父在花蓮東海岸AMIS部落贏得的敬意,有一部分恐怕來自這一股對AMIS古老飲食傳統的喜好。如果李維史陀想方設法一嘗肥碩的蛆蟲是一次史詩等級的田野飲食示範,那麼長期住在部落的裴德神父,顯然就在平凡的日常生活裡實踐了人類學的餐桌田野守則。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李維史陀初嘗「可洛」蟲那一刻,與印第安人彼此凝視的位置就調換了,他變成被觀察的對象,甚至只是一個對印地安人的食物無知的人,那個喝醉了的印地安人無疑擁有更多關於「可洛」蟲的知識。藉著這個親身經歷,李維史陀想要告訴我們的或許是,只有摒棄優越的、掌握文明的特權階級般的目光,才能真正走進一個地方或一個文明。

儘管難以追溯,卻不妨礙我們大膽推斷裴德神父老早過了那一關,他樂於享用的特定傳統食物,可能連族人也不吃了,這再度扭轉了像他這樣一個外來者與AMIS之間的「權力結構」――可想而知,裴德神父不太可能使用這樣的字眼――他是一個受到崇仰的福音傳遞者,一個以AMIS為研究對象的人類學家,更重要的是,經過長年相處相融,裴德神父被視為部落耆老,擁有許多關於AMIS的知識和經驗,使他成為受諮詢的對象。

初入田野的李維史陀在當地人面前活吞蛆蟲,促使自己脫下「有色眼鏡」。長居部落的裴德神父喜愛「極品siraw」,半強迫地要求Lo’oh等人嘗嘗老祖宗的味道,像老少間的教導傳承。這一次,脫下「有色眼鏡」的,反而是面對外來者的在地族人了。

《神父住海邊》立體書封(蔚藍文化)
《神父住海邊》立體書封(蔚藍文化)

*作者為文字工作者,本文選自作者新著《神父住海邊——裴德與AMIS的故事》(蔚藍文化)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