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裁者70歲生日:從學習柔道到新冠隔離,這七個關鍵時刻塑造普京性格

2022-10-09 15:00

? 人氣

普京由此對中央集權突然崩潰保持警惕,並決心絶不重蹈蘇聯領導人戈巴契夫(Mikhail Gorbachev)的覆轍,因為他在面對反對派時沒有迅速果斷地做出反應。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1992年:操作「石油換食品」計劃

普京在蘇聯解體時離開了KGB,但很快就獲得職位,成為一名為聖彼得堡改革派新市長服務的掮客。

經濟直線下降,普京受命負責一項交易,用價值1億美元的石油和金屬換取食物,幫助這座城市的人們度過難關。

最終沒有人得到食物,但根據一項很快遭到壓制的調查,普京、他的朋友和這座城市的黑幫分子私吞了這筆錢。

在「狂野的90年代」,普京很快意識到,政治影響力是可以變錢的商品,而黑幫可以成為有用的盟友。當周圍每個人都從自己的地位中獲利時,他為什麼不呢?

2008年:入侵喬治亞

Woman grieving in Georgia
Getty Images 南奧塞梯亞的一名婦女在哀悼自己的兒子。

普京2000年成為俄羅斯總統,他希望能以自己的方式與西方建立積極關係,也幫助自己在前蘇聯範圍內建立影響力。他很快感到失望和憤怒,認為西方正在積極地試圖孤立和貶低俄羅斯。

當喬治亞總統薩卡什維利(Mikheil Saakashvili)承諾加入北約時,普京憤怒了,他以喬治亞試圖奪回對俄羅斯支持的分離地區南奧塞梯亞(South Ossetia)的控制權為由,採取懲罰性行動。

五天後,俄羅斯軍隊擊潰了喬治亞軍隊,迫使薩卡什維利接受了屈辱的和平。

西方國家感到憤怒,然而不到一年,美國總統歐巴馬(Barack Obama)就提出「重置」與俄羅斯的關係,莫斯科甚至獲得了2018年足球世界盃的主辦權。

在普京看來,很明顯強權即公理——軟弱而反覆無常的西方國家會咆哮,但最終會在堅定的意志面前退縮。

2011至2013年 莫斯科抗議活動

Protests in Moscow in 2013 in support of opposition
Getty Images

人們普遍相信,2011年的議會選舉受到操縱,這引發了抗議活動。而當普京宣佈將在2012年競選連任時,抗議活動被激發起來。

這場抗議被稱為「波洛特納亞(Bolotnaya)抗議」,以擠滿抗議者的莫斯科廣場命名。這是普京執政以來公眾參與的最大規模的反對活動。

普京認為,這些集會由華盛頓發起、鼓勵和指揮,並把矛頭指向美國國務卿柯林頓(Hillary Clinton)。對普京來說,西方國家直接向他襲來,他已經動真格了,處於戰爭狀態。

2020至2021年:疫情中的隔離

當新冠病毒席捲全球時,普京進入了隔離狀態。這對個人主義的獨裁者來說也非同尋常——任何去見他的人都要在看守下隔離兩周,然後穿過一條浸泡在殺菌紫外線和霧化消毒劑中的走廊。

這段時間,能夠與普京面對面接觸的盟友和顧問急劇減少,只剩下少數附和之人和鷹派同僚。

普京接觸到的異見減少了,甚至看不到自己的國家了。他似乎「了解到」,他所有的假設都是正確的,所有的偏見都是合理的。入侵烏克蘭的種子已經種下。

*加萊奧蒂教授是一位學者和作家,他的著作包括《我們需要談談普京》(We Need To Talk About Putin)和即將出版的《普京的戰爭》(Putin's Wars)。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