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為他們送上溫熱的餐點,算是久違地在工作中感受的「成就感」:《什麼都能外送》選摘(1)

2022-10-09 05:10

? 人氣

「美食外送—外民騎士」的概念,不是主打炸雞等「宵夜」,而是以「正餐」為主,所以上午十一點到下午二點、下午五點到晚上八點這兩個用餐時段的訂單會蜂擁而至。(示意圖,柯承惠攝)

「美食外送—外民騎士」的概念,不是主打炸雞等「宵夜」,而是以「正餐」為主,所以上午十一點到下午二點、下午五點到晚上八點這兩個用餐時段的訂單會蜂擁而至。(示意圖,柯承惠攝)

一般人如何運用外送民族

做了三天後,開始逐漸習慣外送工作。訂單一進來先按下「接受」,再按下「備餐請求」,在餐廳那一端的應用程式就會響起提示音,這時餐廳才會開始準備餐點。料理時間由餐廳決定,大約五到二十分鐘。在餐廳備餐時間內抵達後,就按下「到店家」的按鈕,在餐點準備好之前等待。有時抵達店家時餐點已經準備好了,相反地也會遇到還要在現場等待更久的狀況。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餐點打包好後,按下「取餐完成」按鈕,再輸入配送所需時間,也是五到二十分鐘,接著便騎上自行車送餐。若顧客沒有其他要求事項,可以按門鈴拿給顧客,若有備註「請放在門前按門鈴」這類訊息就要照辦。配送完成後,再按下「已送達」的按鈕。這就是基本流程。

因為疫情的關係,「零接觸」外送成為時勢所趨。以我個人的經驗,有六○%的訂單都會要求放在門口即可。零接觸外送省時這一點很好,不然通常是會按門鈴等顧客開門取餐,這樣大概要費時十~三十秒。以大樓來說,花十~三十秒的時間,可能就會錯過電梯。相反地,零接觸外送可以迅速地放下食物按門鈴,在電梯門關上之前搭上電梯下樓。若是錯過電梯會多浪費三~五分鐘。

不過零接觸外送必須格外小心避免「錯誤配送」。直接交給顧客就能「確認」,但零接觸外送因為無法當面確認,所以會有失誤的風險。因此送達前都要再三檢查大樓的棟號,若是單獨住宅或別墅,就要仔細確認路名、門牌號碼。

從外送的立場來看,零接觸外送效率較高,但我還是喜歡面對面。有一次接到一間烤腸店的單,我到店家時餐點還在準備中,我在現場等著,香噴噴的烤腸味傳遍街道。大約等了五分鐘,拿到包裝好的餐點。要送的地方並不遠,五分鐘就可以抵達。我把手托在袋子下面,手掌感受到烤腸剛起鍋的溫熱。

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北京街頭只見帶著口罩的外送小哥忙著工作。(美聯社)
從外送的立場來看,零接觸外送效率較高。(示意圖,美聯社)

到達後按下門鈴,聽到裡面傳來嘈雜的喧囂聲,一對看起來五、六歲左右的兄妹打開了門。

「哇~給我,給我。」

「不要。給我啦。」

看起來只有差一、兩歲的兄妹吵吵鬧鬧,爭相伸手要拿餐點。因為很燙,我把袋子舉高,等他們的父母出來,我很自然地想這烤腸不可能是給這兩個孩子吃的,一定是大人們要吃的。就在兩個孩子吵得不可開交之際,孩子的爸爸走出來拿了餐點。當門輕輕關上的瞬間,從裡面傳出小女孩嗤嗤的笑聲說道:

「那個叔叔太壞了,這個烤腸是我的啦。」

送餐時最熱情迎接外送員的就是孩子們。「叮咚」門鈴一響,就會聽到孩子們「噠噠噠」地跑來,興奮地打開門把炒年糕或鬆餅接過去,還不忘笑嘻嘻地說:「謝謝!」看到那些孩子疲勞就消失了。

但我絕對沒有要忽視大人笑容的意思。有一次晚上八點多接到一張單,點了炒年糕、血腸、魚板、炸物等小點心,總共四萬元,目的地是間補習班。我心想應該是學生們點的吧,但抵達時,燈卻是關著的,我有點疑惑地打開門。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