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讚國觀點:從陳時中的變態與變調,看政客的無能層級

2022-09-06 06:50

? 人氣

民進黨台北市長參選人陳時中(中)至大稻埕慈聖宮參香。(蔡親傑攝)

民進黨台北市長參選人陳時中(中)至大稻埕慈聖宮參香。(蔡親傑攝)

台北市長候選人陳時中9月3日推出一支公共廁所換裝免治馬桶的宣傳影片,其中他偷窺四叉貓坐馬桶的一幕,被認為是性騒擾,駡聲不斷。隔天,他公開道歉,並删掉引起争議的畫面。這個橋段在陳時中看來也許無傷大雅,卻不經意透露出他的人格與思維缺陷,多少變態又變調。依據彼得原則,衛福部長的位置應是他最後的無能層級。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陳時中9月4日在道歉時説,影片没有性騒擾的意圖(畫面就是偷窺)。言下之意是,不過是博君一笑的演出,不須過度解讀。身為主角,他自然清楚劇本内容,也參與拍攝,從頭到尾,卻没看出影片的可能意涵,或想到非預期後果。正因為輕浮和欠缺敏感力,他在影片中展現的變態與變調傾向,尤其令人側目。

變態,是因為陳時中的「人設」有點荒唐,至少異於常態。坐馬桶是很隱密的個人動作,屬於日常生活中的後台行為,見不得人,他卻把它搬上前台,公諸於世。陳時中在影片中插上一脚,演了一個偷窺的角色,他可能自覺有趣,其實很噁心。他攀著隔板,慢慢露出腦袋的模樣,簡直是英文中所説的Peeping Tom,公然現身,下流到極點。

變調,是因為人光著屁股,上不了枱面。誰無屁股,但是不分貧賤,台北市民的屁股不歸市長管轄,在市政預算的分配上,公廁馬桶恐怕也輪不到優先的次序。市政如麻,屁股再多,何時坐馬桶,或如何擦屁股,都是個人必需親自擔待的事(除非臥病在床),他人出手不得。陳時中拿免治馬桶大作文章,幾乎是逐臭之夫,不免變了調,降格以求。

即使陳時中的變態和變調可以在道歉後打發過去,這件低級的選舉行銷敗筆也為Peter’s Principle(彼得原則)提供了一個可以驗證的現世例子。當個牙醫,陳時中的醫學知識、技術與經驗應綽綽有餘(成人最多32顆牙齒)。換了個政治場域,隔行如隔山,他的思維和能力就處處顯得捉襟見肘,不足以應付衆人之事(2300萬人的健康保險)。

20220903-台北市長參選人陳時中合體網紅推出影片,推廣「公廁換免治馬桶」政策,但片中陳時中竟上演「探頭偷窺如廁」,引起各界爭議。(取自臉書)
20220903-台北市長參選人陳時中合體網紅推出影片,推廣「公廁換免治馬桶」政策,但片中陳時中竟上演「探頭偷窺如廁」,引起各界爭議。(取自臉書)

彼得原則是加拿大學者Laurence J. Peter(1919-1990)根據職位等級與個人能力是否適任的觀察和研究,於1969年提出的一個組織理論。大意是,任何組織/機構中的個人因某種才能(不管是真實或想像的),遲早會逐步被提拔到一個他/她無能的層級(level of incompetence),由於無法勝任,也就毫無表現,從此難以再更上層樓。

換句話説,在一個組織/機構中的不同權力階層,所有人的最終高位都很可能卡在特定層級,進退兩難,既斷了自己的前途,也擋了他人的升官之路。就整體來説,他/她們集無能之大成,又不知所以然。惡性循環的結果是,德不配位,難免小人當道。這大概是現實世界裏,官僚體系無能的寫照,特别是政府機構中的大小部門或單位(如台鐡和台電)。

舉個例説,一個老師可能教好/帶好一班學生,一旦他/她爬升到校長的位置,卻未必能擔當重任。一方面,他/她無能領導所有的老師,並處理下級主管間為争奪權力的鉤心鬥角;另一方面,他/她無法應對上級單位(如教育局)奉承阿諛的官場文化,尤其是關説的壓力。到頭來,他/她能在某個職位上全身而退,便是萬幸,更多的人可能鬱鬱而終。

儘管以組織為分析對象,彼得原則可以擴充到政治領域(政府畢竟也是一種組織),包括民選的職位。没有人生來就是政客,任何人從政,都是由一個場域換到另外一個場域,使用的概念和話語因而隨著更替。在相當意義上,這是一種變態和變調,生態變了,口氣也跟著變異。

就政治職位而言,彼得原則適用的政客固然不少(尤其是那些論文抄襲的政客),最出名的典型,非台北市長柯文哲與前高雄市長韓國瑜莫屬。柯文哲是外科醫生(雖然不開刀),更是知名的葉克膜專家,救人無數。八年前,他靠深綠的背景與民進黨的背書興起於政壇,摇身一變而為台北市長。幾年下來,他的變異不可謂不大,在生態上,像一隻變色龍(變態),隨環境而調整顏色(紅藍白綠任選),話語更是猖狂(變調)。

20220901-台北市長柯文哲出席議會市政總質詢。(蔡親傑攝)
台北市長柯文哲掛在嘴邊的SOP,成了他能力有限的金鐘罩。(蔡親傑攝)

柯文哲對台北市提不出高瞻遠矚的願景(概念或理論),卻經常拿SOP唬弄他人。當醫生,柯文哲每次應付的全以個人為單位(小情境),SOP足堪解決病人的麻煩。當上市長後,他要領導整個市府團隊,更要治理250萬人日常生活中的疑難雜症(大環境),包括交通、教育、環境衛生、社會福利、長照等,很難靠一成不變的SOP就大事底定。也難怪,從五大弊案(不了了之)到拆除天橋等,柯文哲的市政建設其實乏善可陳。

根據彼得原則,台北市長的位置應是柯文哲無能的最高層級,他遥望2024年的總統大位,恐怕是非份之想。韓國瑜大起大落,前車之鑑,對柯文哲應有點啓發。

韓國瑜受柯文哲提拔,出任臺北農產運銷公司總經理,接著由中國國民黨提名,於2018年一舉顚覆高雄政壇,成為市長。不到一年時間,市長位子還没坐熱,韓國瑜卻已贏得無能草包的名號,在相當程度上,應驗了彼得原則。他在2020年的總統大選慘敗,根本是變態與變調後,適應不良的必然結局。

有些人會説,陳時中的偷窺影片不過是個小瑕疵,即使低等,也跟當市長的能力無關,犯不著無限上綱。問題只在於,一個政客如果經常變態與變調,他/她離變心,頂多是一步之遥。從口罩、疫苗到快篩劑,陳時中變態和變調的例子俯拾皆是,就算不是高升,台北市長的職位應非他足堪大任。

*作者為美國明尼蘇達大學雙城校區名譽教授

喜歡這篇文章嗎?

張讚國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